最新职场励志心得体会集锦。
当我们突然被某件事情打动的时候,把这些经验启迪记录下来后就能成为一篇非常不错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的写作应该有真挚的情感和深入的反思,写好心得体会的重点是什么呢?今天日出网小编向大家强烈推荐的是“最新职场励志心得体会”,为避免遗忘请收藏此页!
最新职场励志心得体会 篇1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无论别人说什么做什么都会牵扯到自己身上。比如走在路上别人一直看自己,就会担心自己今天穿的衣服是不是不好看;和同学聊天,对方因为忙碌半天没理自己,就觉得自己说错话了;想约朋友一起吃饭,但朋友因为加班拒绝了,就觉得自己可能得罪朋友了。
这种疯狂的“脑补”实际上真的很可笑——别人可能在看你身后的风景,而你却以为他在看你;同学并不是不理你,而是真的特别忙碌;朋友不是不愿意和你一起吃饭,可能正在努力赶方案。
“玻璃心”的人都缺乏安全感,还会把别人的心思揣度得变了形。他们会给自己制造很多无谓的困惑,导致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丢掉你的“玻璃心”吧,尽可能地去直面它、去做正向的沟通,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自信与安全感,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加璀璨。
最新职场励志心得体会 篇2
前几天晚上,有个前同事找我有点事,随后问我,为什么她当初在公司待了五、六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领导依旧不肯重用?
虽然当时我的回答是,这是公司的失误,没有好好珍惜人才。但我心里很清楚,她的问题究竟在哪里,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一次周末,她的领导在外出差,急需一个重要的数据,于是立马给这位同事打电话。但电话响了七八声都没人接。原本领导以为她可能外出有事,于是间隔了一会儿又打,但连续打了十来个电话,依旧没有回应。
直到领导把事情处理完,这个同事才回电话解释说,手机忘在家里了。但晚上领导看朋友圈,才发现她居然给共同好友点了赞,而时间恰好是打电话那会儿。
其实不用说领导也知道,她是装没听见,因为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懂,打了这么多次电话,肯定有急事。
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觉得周末是休息日,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不接工作上的电话。
其实谁都不愿意在休息时间去处理工作上的事。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工作的性质和使命就不得不要求你,要做出适当的牺牲和舍弃。
许多时候,我们总在问工作给了我们什么,却很少问自己为工作付出了些什么。人人都想要升职加薪,却很少有人,真正把工作当一回事
最新职场励志心得体会 篇3
世界顶级领导力演讲人斯涅克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一家美国汽车公司的高管去日本参观装配生产线,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在汽车生产的最后环节,当车门被装上铰链上后,美国工人都会用一支橡胶棒狠敲车门,可日本车厂从来没有这一步。
他们觉得很奇怪,就问日本人:“少了这一步,你们怎么能确保车门和车体严密贴合呢?”
一语道破天机。
他们不是在后期去检查毛病,而是从源头开始,就想到了结果。
等到车都造好了,发现门装不上去了,这种工作才真的是做了不如不做。
这些年,在职场,很多人都提到过打工者思维。
而这种思维方式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永远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不到全局。
可在职场,大部分人的工作方式都是闭门造车,做完自己的事情就好。
有一次,在朋友的餐厅后厨,见识到了一个面试年薪五十万职位的甜点师,是如何征服主厨。
主厨问她:“如果一对名人夫妻,来店里吃晚餐,你会选择哪一种甜品。”
我以为她会说根据客人的口味、喜好,再搭配自己最拿手的餐品,没想到,她张口说了一句:“要看前菜和主菜。”
朋友当机立断,给了她offer。
他跟我说:“一个不关心主菜的甜点师,是注定要失败的。”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
“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
很多人无法区分这两点,其实,效能比效率更重要。
所以,优秀的员工无论在哪里,都会先去考虑做正确的事。
而在职场,最正确的事,就是理解别人的需要。
想起老板经常跟我说的话:
“30岁前,你只管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可是,要想更进一步,你的心里得能装下更多人的事情。这是一个人的格局,也是一个人的潜力。”
最新职场励志心得体会 篇4
现下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几乎所有职业都有其专业技能和奥秘,外人一知半解。
看似简单的职业,都未必简单。
有位美食节目导演曾讲过一个他拍纪录片时遇到的故事:
有家餐厅是北京餐饮界的翘楚,几位外地厨师慕名来餐厅学习餐厅大师傅的手艺。
实习结束,大师傅请学员们吃饭,带着大家找了个煎饼摊。
大师傅在煎饼摊亲自上阵,结果连续三张煎饼都不是很完美,有的甚至破了洞。
大师傅停下来,语重心长地对学员们说:
在你们看来,我已经是非常好的厨师,但你们看到了,我连煎饼都摊不好。餐饮这一行,太博大精深,只要你专注一门技艺,就能有自己的饭碗。
最好的厨师,未经长久的练习,也不能圆熟地摊出好煎饼。而能摊出好煎饼,就能有自己的饭碗。
你拥有好资质,当然很好,但还得细细打磨某个领域专业的能力素养。
你能走多远,你的专业素养说了算。
精湛,是比资质更铁的饭碗。
最新职场励志心得体会 篇5
前几天朋友聚会,和一位老同事聊到他新负责部门里的情况,他颇有感触地说了句:
“你别说,'自我学习'这东西有时真是毒鸡汤,越喝越上瘾。”
说话间,他打开朋友圈,“你看,他负责设备维护半年了,朋友圈里每天线上课程打卡、隔三岔五晒加班、晒工作感悟、晒职场鸡汤。”
我好奇起来,有什么问题吗?
“能力不见任何长进就不说了,一布置任务,说这个不会那个有难度。加班在公司看《腾讯传》,第二天一问,原本要做完的事情说某个环节拿不准,卡在手里快两天了。上周还问我,什么时候能加薪?能加多少…”
“他的所谓学习,除了换了一堆朋友圈点赞几乎没太多作用。踩错了方向,反而得不偿失。”
仔细想想,挺有意思。
几乎所有聊收入低时怎么办的文章,答案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多充电增值。
其实,这种“政治正确”的废话,跳过了诸多潜在因素。
上个月,体制内读者阿芯问,上班6,7年工资才4000来块,不知道学些什么好提高收入。像她说的,看着办公室里的主任,都能看到自己的线路图。
大概多少岁,到什么岗位,薪资多少,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拿工作量来说吧,去年,阿芯一个人做了2-3个人的量,经常加班不说,有时连节假日都在单位赶工。今年岗位内容变动,顿时闲得冒泡泡。
但反差巨大的两种状态,工资却没有任何波澜。没办法,因为她得熬资历才能晋升。
你和她说“赶紧学习业务知识呀”,这对增加收入的帮助,四舍五入等于0。
朋友Ada上月回老家。一位亲戚闲聊时也表示为微薄的薪水犯愁。
33岁的亲戚在老家小县城的一个车间打工,2300块/月,偶尔去别的厂打零工赚些外快。着实辛苦,花的时间也不少。
下班后累得恨不得倒头就睡,读书学习对他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
实际上,那位亲戚会些水电工的手艺,而不少老乡今年在城里做装修,日薪几百元,雇主还得起早预约。每月上万进账已算常见。
你一拉出行业或周围从业者的参考薪水,立马能判断出一二。
然后该换行换行、该兼职兼职、而非闭着眼睛,抱着手里这碗饭死磕。你首先得选出一条有空间的路,付出的汗水才更有意义。
最新职场励志心得体会 篇6
朋友C君的前半生可谓人生励志传奇,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本科院校毕业之后,在家乡的公务员单位当了数年无编制人员。或许是午后一成不变的阳光投在杯中茶水的倒影让他起了腻烦之心,又或许是每晚烤肉摊上拉他喝酒的吆喝声让他觉得了然无趣,在某个太阳炙烤大地的7月,破旧的行李箱陪着年近三十的他来到了北京,然后一呆就是十余载。十年中,他考研、读博、入职,出国,最终得到了北京户口和教师编制,现在潜心研究的他已在高校学术圈小有名气,却总是对我提及当年的境况和现在的反差,仿若身在两个世界。
如果从励志的角度看,他的故事可以扯的再长一些,写一些鸡汤软文,最鼓舞人心的华丽转身莫过于此,况且还是不折不扣的真实案例。但只有熟悉他的人才知道,高中时上课睡觉,学业基础一塌糊涂的他,后期能拼着努力进入顶级学府,绝不是“少壮不努力,老大知悔悟”一句就能概括的。除了发奋图强的态度,他还有别人都没有的天资,如果去测智商,我想他一定高出同僚许多。尽管而立之年开始自强不息也不算晚,可却没有了年轻的优势,什么都要比同僚慢一拍。如今的他有时也不禁感慨,如果年少时没有平白耽误那些好时光,现在的自己又是怎样的一番光景。
人生,最好应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
好比有些追求生育选择权的女性,提倡冷冻卵子。可却少有人知道,一颗冷冻的卵子,从解冻到受精、形成囊胚、胚胎乃至怀孕着床,到最终抱一个健康的宝宝回家,整个过程都像是冲击一个个的关卡,每一次关卡都会有“伤亡”或者失败的可能,最终成功的概率可能只有1%。冷冻卵子并不能作为解决和延缓生育问题的主要手段,还因为其本身并不能解决高龄母亲身体机能的缺陷,其作用却被夸大了。如果职场女性被医疗中介“我的生育我做主”的幌子说服了,等到想做母亲的时候,可能已悔不当初。
古人云:“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即春季夏季行庆典赏赐等事,而刑罚则均留在秋冬执行,以和天地肃杀之气,这也是为什么总是将犯人秋后处决的原因。天有四时,王有四政,人生亦有四季,少时努力,青年成家,壮年立业,中年享开花结果之成就,老年心如止水专心养生,一切都循序渐进,静谧安详。这样,既不会有年少不努力的遗憾,也不会有天命之年才初为人父的尴尬。一切顺应自然的运行规律,万物便也“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凡事皆有概率,纵使中年悔悟也能熠熠生辉,可这样的案例又有多少呢,如果去掉聪颖的天资,只怕再有雄心壮志也行无余力。即使现在的科技手段能为人们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生育难题,普遍也还是适龄生育的孩子更加健壮。
就像“吸烟有害健康”,其实到现在也没有绝对的科学证据表明吸烟一定有害健康,有人当了一辈子烟枪依然康健如常,每年却也都有许多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吸烟有害健康”,只是一个概率的大约统计,可理解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吸烟是有害身体的。
因此,明智的做法是我们都尽量不要做大概率之外的人。想要身体健康,就最好远离香烟,饱受香烟洗礼,肺又清亮澄明的,是小概率事件。能逆袭成功之人,亦是小概率事件,不能因为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就告诉自己今天不努力,将来也可以补上。毕竟,连大概率都没能遵守中签,又如何在小概率中胜出呢?
最新职场励志心得体会 篇7
社会上做人做事,看到要想到,想到要做到。意思就是说,眼里看到什么事,脑子要转起来,手要动起来,腿要跑起来,不能什么事都后知后觉。
其实这样的习惯不光是在社会上要做到,包括在平时与朋友相处,我们也要有这样的习惯。
这就是我经常说的,眼里要有别人,时时刻刻考虑到别人的需求,照顾到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其实才是一个真正的情商高的人。
眼里只有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眼里只看得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考虑自己感受的人,是不可能情商很高的。
所以,社会上混,你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没有资源,你就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成熟、稳重、机灵、有礼貌、懂得感恩的形象,一样可以获得领导的赏识。
我的写作老师曾说:“千万不要小看那些敢吃亏的人。不肯吃亏是精明,敢于吃亏却是智慧。”
吃亏并不是一件蠢事,有时候,它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学徒大多有一段廉价的劳动史,职场小白吃亏也是常事,创业的人也几乎没有不交学费的。
虽然不是所有的亏后面都跟着机遇,但是,只要不怕吃亏,耐心地将各种“亏”转化为生存和成长的利器,就没有什么亏可以吃一辈子。
等到学徒成长为师傅,小白成长为精英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那些最能与别人拉开差距的经验,其实都是从我们多吃的“亏”里得来的。
正所谓“将军赶路,不追小兔”,与我们的成长目标相比,眼下的吃亏受累不过是小事一桩,根本不值得我们去分散注意力。
不计较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才能集中精力继续赶路。
而天下也没有白吃的亏,那些看似白费的力气,最终也会在某一时刻成为我们的铠甲,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有不怕吃亏的格局,才有力气赶更远的路。
最新职场励志心得体会 篇8
朋友玉龙在一家公司做IT,被同事们戏称是 “史上最受欢迎”的IT。
别的IT人员只负责调整电脑系统,而玉龙向来是有求必应,所以大家解决不了的问题都愿意来找他帮忙。
公司原来有一套电子流程审批系统,由于开发得早,有一些流程已经跟实际运行的流程不太相符,各个步骤也都变得缓慢。
因为系统大体上还勉强能用,而优化系统不但费时费力,弄不好还会不及原来的系统好用,所以抱怨虽然多,但也一直没人提及系统优化。
这样吃力未必讨好的事,玉龙却闷头做起来了。
不是领导指派的工作,玉龙却常加班加点地研究。
有大半年,玉龙为了节省时间都没有到食堂吃饭,中午都是叫外卖或者泡面对付。系统优化成功的时候,他差不多已经累掉了一层皮。
新系统方便快捷,为大家省了不少事,连老板都称赞玉龙是公司的“一把宝刀”。
公司分管IT的领导一换再换,IT人员也跟着几度大换血。玉龙凭着不怕吃亏的精神,几次风云变幻都毫发无损,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职场常青树。
玉龙常说,吃点亏怕什么,问题能解决才是最重要的。
玉龙的吃亏哲学算得上是大智若愚了。那些遇到问题就明哲保身的人,表面上是没有吃亏,实际上也放弃了自己出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