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4-03-18 作者:日出网

相关推荐

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要知道教案课件也是老师上课实施过程程的依据。那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反思,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1

教学反思是每位教师都应该重视的一项工作,通过反思,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对教学进行改进。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掌握数字10的认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来详细说明小一学生在认识数字10方面的教学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也是教学反思的出发点。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数字10的认识,包括十以内数的拆分与合成、数的大小比较等。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字10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可能会将9和10混淆,或是不能将10进行拆分。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数字10的特殊性,并能够熟练地进行相关的数学操作。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在小一学生认识数字10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观察与实践结合:可以通过教师展示十根有颜色编号的小棒,并让学生亲自感受和观察这十根小棒的特点,从而直观地认识到它们的数量、形状和颜色。

2. 拆分与合成游戏:通过拆分与合成的游戏,让学生进行十以内数的拆分与合成练习,例如,让学生使用十位数卡片和个位数卡片进行拆分和合成,培养学生对数字10的认识。

3. 数量比较:通过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10个相比较的物品,让学生观察、比较、描述两组物品的数量特征,从而理解数字10与其他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认识数字10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 理解有限:有些学生对数字10的特殊性无法准确理解,容易将其与9混淆,无法清楚区分。

2. 拆分困难:部分学生在进行数字10的拆分运算时,习惯性地将其拆分为两部分,忽略了具体的拆分方式和可能的组合。

3. 数量比较不准确:有些学生在进行数量比较时,无法准确地判断两组物品的数量大小,从而产生了错误的比较结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的改进意见:

1. 针对学生的理解有限问题,我们需要增加讲解和练习的机会。可以通过展示数字10与其他数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数字10的理解。

2. 针对学生的拆分困难,我们可以设计更多的游戏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字10的拆分规律。

3. 针对学生的数量比较不准确问题,我们可以增加更多的实物比较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能够准确地判断数量的大小。

总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小一学生数字10的认识教学的反思,我们能够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字10的认识。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教学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更好地适应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

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2

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精美的课件,通过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小熊入手,把大家带入钟表店,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新课的学习中,始终让小熊陪伴小朋友一起学习,当学生学的好时,让小熊来表扬他们,这比老师的表扬更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大约几时教学中,截取了神舟六号发射的实况转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感知,明白了只要接近九时的都可以估计成大约九时,同时让学生再次感受了祖国科技的领先地位,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3

成功之处:

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在注重以下几点: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兴趣,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新课前,我借助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数出5、7、10、19这些数,随着数字的逐渐变大,让学生意识到数数要认真,并从10里抽出了小棒图10个一是1个十。这既是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作准备。接着新课引入认真数这里的苹果。提问:数字12怎样表示出来。特别是摆小棒的方法予以了充分肯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握教学的重点,处理教学内容。

1、教学时,从用什么方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摆了多少根这样一个问题入手,让学生拿出12根小棒,让他们自己摆一摆,看看怎样摆,才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摆了多少根小棒?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他们感到运用旧知识已经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从而探索,寻求新方法。学生想出了2根2根地摆,3根3根地摆,5根5根地摆等方法,让学生感悟到把10根成1捆,表示1个十的必要性,并用拨珠子的方法表示1代10.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以1代10的表象,了解个和十的实际大小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计数单位,初步感受位值在计数中的作用。

2、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拨珠子再对齐的方法说出12的组成;并用相同的方法学习19与20.利用19是由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然后再摆上一根,变成了20根,这时,我们应该怎样摆?学生很自然地想出:把这10根小棒扎成1捆的办法,并得出:2个十是20.在11教学时,注意让学生观察计数器中的珠子,提醒学生看清数位。在能够说出数的组成时,通过自己喜欢的数,说一说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练习数的组成;通过抢答题的形式让孩子练习数的组成。

3、11-20的数数,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个数,离开实物数数的活动。在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教学中,我安排了:

(1)、摆放苹果并按顺序读,跳着读的环节。

(2)、并安排了习题让孩子练习,应用到具体的题目中,学以致用。

不足之处:

1、问题比较琐碎不明确,并提过一遍的问题,在孩子说出正确答案时又提了一遍,此时应该换一种提法谁愿意再说一说。学生能够说上来就进行下一个环节,不要拖太长时间,这样也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

2、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组织教学,表扬鼓励性的话语较少,没有从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指名回答问题时只看到个别同学,没有面向所有同学。

3、让学生摆小棒过程中,应让这几名孩子拿着小棒到讲台摆一摆,这样几种方法比较之后能够更直观的看出1捆小棒与两根小棒的摆放方法数数方便。在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时,学生还没有理解捆成一捆的原因,而老师也没有加以说明,所以学生对一捆就是一个十,理解困难。

4、由于12的教学处理时间过长,导致学习19、20时有些快,出现拖堂现象。

5、在数序教学中,我只是单一的让孩子顺着数数,改一种方法如不仅顺看数,也要倒看数的方法,让学生体验顺着数一个一个的大起来,倒着数一个一个小下去。这样处理教学内容,有利于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一系列数数的活动中领悟知识。

6、在学生练习数的组成时,可采取猜数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自己摆一个喜欢的数,只告诉别人自己摆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让别人猜猜自己摆了几;通过指名学生上黑板上来摆小棒,并说说数的组成;让学生在摆好一个数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摆的数是由几个一和几个十组成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4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9的认识》课堂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数数、数序与比大小、基数与序数、数的组成、8 和9的书写。其实一年级学生对很多新授知识已经掌握了,我想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比较多的游戏活动形式,为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数学。在新授知识的引入中,我采用的是在“听中数数”,利用一对小铃铛,做了一个“谁是顺风耳”的游戏,要求是“老师敲了几下,请你用嘴巴默默数一数”。在这个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老师敲铃是时候,学生竖起耳朵,真的是没一点其它的声音,完全的投入到了课堂活动中去。我觉得这个环节是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好的引入可以把学生的心拉到课堂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数数中,我采用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通过主题图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最后一个是“5和3”徘徊,只想出了一两种分法,最后在老师的一再提醒之下,才说出了其它的方法。说明这个情境并不合适,可能还是用“两只盘子”来分的效果要好。这就让我想到了创设情境的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由于一味地利用情境来教学,出现了情境设计的“牵强附会”,没考虑到情境对教学的干扰性,反而阻碍了知识的学习。

今后这一点要尤其注意,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多思考一下这个情境是否会有干扰作用。还有就是数的组成的“成对”记忆,这节课我在这一点虽然提到,但不够重视。数的组成的“成对”记忆,能让学生更好的建构起数的组成,这也是我要注意的,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认真思考。在课的结尾时,我设计了“用数字画画”,但由于时间有限,我把这块内容放到了课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浪费,很多老师都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有新意的设计。我觉得自己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时间不够”,说明我的教学设计与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今后在这方面要多思考,多学习。通过这堂课,也让我对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亮点与不足之处有了更多的了解,让我看清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

(二)使学生能辨认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

人手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

2、能不能想办法变出一条线段?

生尝试。

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

请一生上来摸一摸。演示:这直的一段叫线段。

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

请两生演示。

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4、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2)认识端点

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

(3)总结概念

现在,小朋友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

让生记线段: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4)找线段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

(5)折线段

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

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折痕)

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

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摆擂台,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结

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6

学习对象的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

《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7

一、教学设想:

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对人民币已有了初步接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第一册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壹分、贰分、伍分、壹角等,但那时并不涉及进率和化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会按人民币的票面数值清点钱数。让学生熟记1元=10角,1角=10分,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同时注意渗透初步的估算思想。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尝试由书本数学想生活数学转变

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显示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人民币又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注意课前渗透,课前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人民币,收集的过程既是实践的过程,同时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对人民币有所了解。教学时,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来认一认,更为直观,更贴近生活。在元、角、分的进率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问题中亲历整个探究的过程。在巩固练习中,又创设去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模拟生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体验生活,又巩固新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2、尝试由获得知识结构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

让学生亲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因为只有当学生可以用实验得出的结论解释现象并进行预测时,才达到本质上的理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已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教学手段,而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的。数学教学应该从重视获得知识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在1元=10角的教学中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结论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以多种方法付钱,引导学生发现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0角,5角+5角=10角,5角+1角+1角+1角+1角+1角=10角,5角+2角+2角+1角=10角从而自主地得出1元=10角。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并对1元为什么等于10角有了本质的理解。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注意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去认识、自己去发现。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

二、课堂实录

(一)谈话引入:

师:最近我们海盐新开了一家家友超市,听说很不错,沈老师也想去逛逛。你觉得去超市买东西,最重要的是带什么?

生:带钱。

师:对,买东西必须要付钱。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钱,我们中国的钱就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人民币。

(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

1、认识元、角、分

(1)初步认识

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这些人民币你认识吗?你能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指名上前介绍。

生1:这张是10元,这张是5元。

生2:这张是100元,这张是1元。

(2)分类

师:请你拿出课前收集的人民币来向同桌介绍介绍。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介绍,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能不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看看你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同桌合作,动手分类。

师:你是怎么分的?请你到投影仪上分给大家看一看。

生1:我把硬币的分成一类,其他的分成一类。

师:你的分法电脑里也有。(多媒体课件展示)

刚才这位小朋友说这一类叫硬币,那另外一类应该叫什么呢?

生:纸币。

师:我们把人民币分成硬币和纸币,这是一种分法。还有没有别的分法?

生2:我把几元几元的分成一类,几角几角的分成一类,几分几分的分成一类。

师:我们来看一下电脑也有这种分法。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谁来给他们三兄弟排排队。谁是老大?

生:元是老大。

师:老二是谁呢?

生:老二是角。

师:那么这个分肯定就是

生齐说:老三。

(3)尝试练习: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钱,你能不能帮我看看有多少钱?

生:8分。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5分+2分=7分,7分+1分=8分。

师:那这里有多少钱?

生:4角8分。

师:4角8分可以买什么东西?

生1:可以买一块橡皮。

生2:可以买一本本子。

师:老师买一支牙膏花了这些钱,你来看看这支牙膏到底多少钱?

生:2元8角。

2、发现进率,进行简单化聚

(1)探究1元=10角

师:超市里有1只玩具青蛙,它的价格是1元,你想买吗?

生:想买。

师:那你打算怎么付钱?

生1:我就付一张1元的。

生2:我打算付10个1角。

师:(多媒体课件演示)是这样吗?10个1角是几角?

生:10角。

师:你还有别的付法吗?

生3:我打算付2个5角。

师:(多媒体课件演示)2个5角是几角?

生:10角。

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付法?

生:我打算付1个5角缓和5个1角。

师:(多媒体课件演示)1个5角和5个1角是几角?

生:10角。

师:老师这里选了几种不同的付法,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等于10角。

师:什么都是等于10角?

生:1元=10角。

生齐读。

师:2元等于几角?

生:2元=20角。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元=10角,2元就是2个10角,是20角,所以2元=20角。

师:70角等于几元?

生:70角=7元。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0角=1元,70角里面有7个10角,就是7元。

(2)探究1角=10分

师:老师想把1角换成分币,你愿不愿意帮忙?

生:1角可以换成10分。

师:那我们可以说1角=10分。

生齐读。

师:你还知道几角等于几分?

生1:3角=30分。

生2:6角=60分。

师:80分等于几角?

生:80分=8角。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0分=1角,80分里面有8个10分,所以80分=8角。

(3)师:老师想把10张10元的换成1张的,你能不能帮我换?而且要换地让我满意。

生:换成1张100元的。

师:对,10个10元,可以换成100元。

(4)尝试练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一练第2题,指名说。

(三)巩固运用新知:

1、在圆里填上、或=

指名说,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模拟购物: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列物品:洋娃娃、足球、练习本

师:洋娃娃你想买吗?

生:想买。

师:你先估计一下这个洋娃娃大概多少钱?

生1:4元。

生2:10元。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10元)

你打算怎么付钱?

生1:就付1张10元的。

生2:付20元,让阿姨找10元。

生3:付2张5元的。

生4:付1张5元和5张1元。

师:如果你现在有12元钱,你打算买什么?

生1:我想买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东西。

生2:我认识了元、角、分。

生3:我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三、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积累的生活经验,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紧紧围绕重点、难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1、根据学生实际,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由于人民币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学生在日常的购物,在生活的环境中常常有机会接触人民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再者,学生在第一册中对人民币已有了初步的接触,认识了壹分、伍分、壹角等,这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穿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情况,我注意正确把握教学起点。一开始就让学生上前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原本不认识的学生一经其他学生的介绍也有了认识。整个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过程成了学生展示自己本领的过程,不但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了成功的愉悦。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殊性,使本节课的教学能更容易地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知识的获得能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这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抽象的东西能以它蕴藏于其间的生活原有状态呈现,在学生交流生活经验之中提炼,这种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能轻松、自然地理解与掌握,并自觉转化为一种生活的技能,学以致用。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我把这一重点、难点的解决置于一个生活情境之中。由购买一元钱的玩具青蛙展开,1元钱你打算怎么付,由于买东西,特别是买1元钱的东西,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于是便非常乐意参与,因而也想出了很多种不同的付法。这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得出1元=10角,显得水到渠成,并使学生对1元为什么等于10角有了本质的理解。

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8

《认识图形》这个教学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之后进行学习的,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这节课我的安排是这样的:

1、让学生准备好学具并看书预习。我先让学生在家找好长方体、正方体等物体,并看书预习,进行摸一摸、画一画平面图形,把自己的发现与父母分享,然后把准备好的学具带到学校。

2、课堂上我创设情境,利用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引入,由于当天正好天空飘着雪,小朋友对这一情境非常喜爱,而且这也是语文里学过的一篇课文,更加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猜猜: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在雪地里能画出什么图形来?进而引入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平面图形。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我又先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并摸一摸、画一画这些立体图形的的面,让学生经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体会到面在体上。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第三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各个物体的面。在上面的环节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通过合作操作,在玩中学、学中玩,乐此不疲,把任务完成得比较理想。

4、动手设计美丽的图案,并且在小组里面说一说自己的设计。学生兴致很浓,个个都参与其中,乐此不疲。

整节课学生都在想学乐学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但学生在说的时候没有能够很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说的能力不强。在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时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房子图,思维还是没有得到拓展开放。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引导加强。

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9

一、课堂行为规范方面

1、 学具使用

这节课用到了学具小棒,我在早上才把学具袋里的小棒发给每一个孩子,学具袋放在他们的小抽屉里。而郭老师们的建议则是:应该在前几天就把整袋学具发给孩子们。这样做,孩子们就不会在上课的时候总是玩学具,因为他们在前几天就可能玩腻了。是的,今天上课的时候,我看到有好几个孩子一直在玩手中的小棒,一直需要我的提醒。现在想想,这也不能怪我们的孩子,因为他们第一次接触学具,好奇的天性唤起了他们的玩心。因此,我把这阶段常会用到的小棒给孩子们自己保管,用橡皮筋绑好放在铅笔盒里。

上课使用小棒的时候,有的孩子用好了就会乱放,或者手上拿着停不下来。这时候,就需要用统一的指令性语言——“把小棒放到桌子的左上角”或“推成一堆放在一旁”等。这样做不仅不会造成学具的丢失,还能控制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是几位老师传授给我的经验之一。

2、纪律问题

这节课总体说来纪律不错,郭老师说我们班学生挺安静的。但是,上课期间我也看到有几个爱说话的孩子总是时不时地跟周围的孩子交头接耳,这也是我比较头痛的一点。郭老师给我提了一些好建议:

a. 利用“小组争星”,给纪律好的小组加星,不好的小组减星。

b.表扬和赞美行为上做得好的孩子,比如“xxx,你做得真棒,老师真喜欢你!”值得注意的是,课堂内所有的表扬和批评都要及时,只有及时的才是有效的(这个注意点是林老师告诉我的)。

二、课堂教学方面

1、加强对“数”的强化和深化

这节课学习的是“ 1—5的认识及书写”,那么对于数1—5需要进行强化和拓展。比如,在教学“1”的过程中,我用课件里的图片,让孩子们说出“1个太阳”。其实孩子们都知道“1”,因而对于“1个太阳”的认识肯定不在话下。所以,郭老师给我的建议是可以从“1个太阳”说到班级里的“1个小朋友”,再到“1群小朋友”……最后到“1根小棒”。这样的知识拓展与延伸,不仅使得学生对“1”的认识从直观到抽象,还能让我的教学顺利而又自然地得到过渡。

2、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

在课堂语言方面,我需要更多生动的元素。是的,只有丰富生动的语言才能唤醒孩子们求知的心灵,才能使教学达到满意的效果。比如,今天学习1—5的认识时,我们可以说“数字宝宝”等,还有“数字王国,动物乐园”等等。这一方面,我想多去听听语文老师的课,应该会有很多的收获。当然,数学语言的精炼性也是必须要有的。

本文来源://www.rcw66.com/r/9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