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教案

时间:2025-03-13 作者:日出网

相关推荐

生活与哲学教案(精选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哲学与人生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活与哲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理解傅佩荣教授关于哲学与人生的核心观点,掌握哲学如何指导人生选择和发展的基本理念。

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自我反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运用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人生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一、课程导入

引入话题:通过讲述傅佩荣教授在台湾大学开设“哲学与人生”通识课程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

提出问题:为什么哲学对人生如此重要?傅佩荣教授是如何将哲学与人生相结合的?

二、哲学基础与思想方法

逻辑与语言分析:介绍逻辑是研究运思的规则,语言分析强调表达的效应,这是理解哲学思想的基础。

现象学与诠释学:现象学提供了分辨事物本质的策略,诠释学则教会我们如何阅读和理解哲学文本。

先验条件:强调哲学不仅从经验出发,还要深入到经验背后,找出先验条件,理解事物发生的根本原因。

三、傅佩荣教授的哲学与人生观

人性与天道:引用傅佩荣教授对人性与天道的解读,如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和老子的“功成身退,天之道”,探讨人性的本质和天道的规律。

智能与信息知识:阐述“智能”异于信息与知识,是对人生经验作全面反省,以求得到完整而根本的理解,进而建立指导现实生活的价值观。

西方哲学传统:简要介绍西方哲学传统中的人性真相、神话与悲剧、苏格拉底、存在主义等,为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提供背景。

四、中西哲学比较与融合

中国哲学的特质:介绍中国哲学的独特之处,如儒家的风格和道家的智慧,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国哲学的认识。

中西对比:通过对比中西哲学的异同,引导学生形成更加全面和开放的思想视野。

五、哲学与人生的`实践应用

艺术与审美:探讨哲学如何影响我们的审美观念,如何在艺术中寻找人生的真谛。

宗教与永恒:分析宗教与哲学的关系,理解宗教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教育与自我:讨论教育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自我反省和批判性思维提升自我。

六、案例分析

案例一:青藏铁路的建设。通过青藏铁路的艰难建设过程,分析人们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实现人生目标。

案例二:人生如茶。通过品茶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酸甜苦辣,理解人生的不同阶段和状态。

七、总结与反思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哲学思想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加深对哲学思想的理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想交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教学资源:

傅佩荣教授的《哲学与人生》相关书籍和讲座视频。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PPT等。

相关案例材料和阅读材料。

作业布置:

阅读傅佩荣教授的《哲学与人生》相关章节,并撰写读书笔记。

思考并撰写一篇短文,探讨如何将哲学思想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生活与哲学教案 篇2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生活处处有哲学》。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我首先谈一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活处处有哲学》是生活与哲学教材中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框。本单元以哲学和生活、实践的关系问题为主线,设置了“美好生活的向导”“百舸争流的思想”“时代精神的精华”等内容,《生活处处有哲学》以生活实例讲了哲学的起源和功能,破除学生对哲学的神秘感,克服学生对哲学的距离感。

二、说学情

教学之路从认识学生开始,下面我来谈一谈学情。

哲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高二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但这些观点大都比较浅显,不能形成一定的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世界。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哲学的起源和任务。理解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能力目标】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辩证思维能力;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从而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哲学的功能。

【难点】

哲学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五、说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准备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环节展开教学。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一:故事导入

PPT展示“古希腊人学哲学”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哲学的思考,导入本框内容。这通过故事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利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环节二:讲授新课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首先让学生回忆孩童时期,他们所提出来的奇怪的问题,如“天会塌下来吗?天塌地陷以后,我们该怎么办?”“动物会说话吗?动物也在思考吗?”……

学生回答之后,我进行引导:人们为什么会追问和思考这些问题?我是什么样的人?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人们为什么会追问和思考这些问题”,代表发言。最后我进行总结回答,把讨论的主题上升到哲学层面,引导学生理解哲学的产生,即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首先用PPT展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让学生讨论其他的解决方法。

学生在探究讨论中感悟到思维方法对于人们认识事物有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解决方案,直接引出思考问题: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说明了什么?最后总结引出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而思维方法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说,哲学对于人们思想方法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解决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的问题,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哲学给人智慧、使人聪明,逐层深入,对于初学哲学的同学们来说,有一个渐进的学习过程。

(2)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学生思考课本P6页伊壁鸠鲁的话:

“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

“为什么把学习哲学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并分组讨论,找出一些实例证明伊壁鸠鲁的话。比如人类无视自然环境、破坏生态环境、“事与愿违”甚至“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例,引导学生明确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会有幸福的生活。哲学是解决世界观问题的,因此伊壁鸠鲁把学习哲学和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理解所学知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热情。

环节三:巩固提高

PPT展示故事: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该事件内容是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为外国记者放映中国戏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周总理批评工作人员解释太多,工作不看对象,最终要求工作人员在请柬上写上一句话:“请您欣赏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最终获得赞扬。

我进行设疑: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什么在国外能受欢迎?

日出网(rcw66.com)小编精心推荐:

学生能够讨论出外国朋友对中国的传统爱情故事了解甚少,而对于莎士比亚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却很熟悉,根据外国的实际情况,周总理灵活的应对工作,都充分体现了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哲学思想。

通过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再次让学生认识到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指导我们正确地解决问题。

环节四:小结作业

我会结合板书内容,采用归纳式小结。通过小结环节,使同学们对本节课形成更清晰的认识。

并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以“生活处处有哲学”为题,写一篇小短文。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高同学们的表达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口头讲述的辅助手段,是知识的高度凝集与集中。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结束语: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生活与哲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傅佩荣教授关于哲学与人生的主要观点,理解哲学如何帮助人认识自我、理解世界并指导人生。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激发探索人生意义的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运用: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一、引言

简要介绍傅佩荣教授的背景:傅佩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专攻宗教哲学,拥有深厚的中西哲学功底。他的著作如《哲学与人生》、《国学的天空》等广受好评,对普及哲学知识、弘扬中华文化有重要贡献。

二、傅佩荣教授的哲学观

哲学的本质:

强调哲学是探讨人生智慧、追求真理的学问。傅佩荣认为,哲学不仅是对外在世界的.探索,更是对内在自我的深刻反思。

哲学的价值:

哲学能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理解世界,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哲学的思考,人们可以更加清醒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傅佩荣教授认为,哲学与人生紧密相连。哲学不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是实践中的指导。它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三、傅佩荣教授的哲学思想实践

认识自我:

引用傅佩荣教授关于“认识你自己”的论述,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认知。

面对困境:

分析傅佩荣教授如何处理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如他如何通过哲学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励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难题。

人生规划:

强调傅佩荣教授关于人生规划的观点,即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制定合理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同时,也要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随时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以适应变化。

四、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傅佩荣教授的某个哲学观点或人生建议,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挑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哲学与人生的紧密联系以及傅佩荣教授思想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人生规划,鼓励他们将哲学思考融入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人生境界。

教学资源:

傅佩荣教授的著作如《哲学与人生》、《国学的天空》等。

相关视频资料,如傅佩荣教授在《百家讲坛》等节目中的演讲。

互联网上的相关评论和文章,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傅佩荣教授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建议,引导学生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话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反思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人生规划,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为了您方便浏览更多的生活与哲学教案网内容,请访问生活与哲学教案

本文来源:http://www.rcw66.com/r/45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