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人生名言警句

时间:2024-01-18 作者:日出网

相关推荐

孔子的人生名言警句精选。

我们认真推荐“孔子的人生名言警句”这篇文章希望您会喜欢。文档处理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安全的协作平台,不会写的时候,不要硬写,可以尝试看一些范文,通过模仿范文的写作技巧使我的论文更加系统严密。请将本网页加入书签以免遗忘!

孔子的人生名言警句 篇1

收集整理孔子论语人生感悟,得到三个朋友的人失去三个朋友。朋友直了,朋友明白了,朋友听到了,就好了;朋友然后皮皮,友好的软,朋友然后奉承,一个损失。下面关于论语中的人生哲理整理了54条,总有粉丝们喜欢的一句。

1、自古以来就有死亡,没有信仰的人是站不住脚的。

2、内省不是内疚,不是担心,不是恐惧。

3、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绅士是坦率的,小人是长的。

5、周不好,不如周好。以君子邪不雅,世间之恶皆归焉。

6、什么都可以了解一个朋友。

7、经过多年的风寒,才知道松柏也枯萎了。

8、30岁,站着,40岁,毫无疑问。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6、不怒不开,不细不发。举起一个角而不向三个角,那就不再是角了。

47、生活而不改变就是生活。

48、爱情为爱情而生,邪恶为死亡而生。

49、不公平,富有,昂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

50、因此,如果你知道一些新的东西,你可以成为一名教师。

51、默然而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有什么。

52、这个世界有道是看不见的,没有办法是隐藏的。

53、过去的事不能劝戒,但过去的事可以追忆。

54、君子之过犹如日月之食。此外,人们都钦佩它。

孔子的人生名言警句 篇2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孔子的人生名言警句 篇3

·“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凡建邦立社,各以其土所宜之木。宰我不本其意,妄为之说,因周用栗,便云使民战栗

·反坫,反爵之坫,在两楹之间。人君别内外於门,树屏以蔽之。若与邻国为好会,其献酢之礼更酌,酌毕则各反爵於坫上。今管仲皆僭为之,如是,是不知礼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孔曰:“《韶》,舜乐名,谓以圣德受禅,故尽善。”)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曰:“《武》,武王乐也。以征伐取天下,故未尽善。——孔子语录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恶乎成名者,不得成名为君子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孔子名言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孔子名言

·见父母志有不从已谏之色,则又当恭敬,不敢违父母意而遂已之谏也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孔子名句

孔子的人生名言警句 篇4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14.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7.不学礼,无以立。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1.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22.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4.小不忍则乱大谋。

25.匹夫不可夺志也。

26.道不同,不相为谋。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8.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2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6.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0.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4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1.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5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4.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55.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5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57.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58.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59.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60.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6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2.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7.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0.道不同,不相为谋。

7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7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73.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7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5.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7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7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7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子

79.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

80.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

81.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2.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

83.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孔子

8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

8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

8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87.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

8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

89.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90.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91.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92.放于利而行,多怨。

93.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9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9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97.(“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98.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99.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00.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孔子的人生名言警句 篇5

孔子的人生名言名句大全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那么他的.人生名言名句,大家学习了哪些?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人皆可以为尧舜。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尽信书,不如无书。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的人生名言警句 篇6

孔子的名言:关于人生态度的名言名句

孔子的名言:关于人生态度的名言名句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孔子: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孔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孔子: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论语·宪问》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论语·公冶长》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论语译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民无信不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民信则为本。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孔门名言。语出《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此是孔子弟子有若答鲁哀公所问“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时所言。也即是发挥孔子“政在使民富”(《说苑政理》)的儒家思想。孔子认为,民富在于薄税敛“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同上)。朱熹注为:“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贫。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论语集注》)《荀子·富国》曰:“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多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君子成人之美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朱熹注曰:“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大戴礼·曾子立事》:“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与孔子之意相近。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虽令不从。”儒家一贯认为:为上者,“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汉书·公孙弘传》)“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淮南子·主术》)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朱熹《集注》:“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又引程子言曰孔子深知弟子“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以切己之事告之”(同上)。《论语正义》引荀子曰:“利谓便国益民也。为政者见有大利,必宜兴行,但不可见小耳”。《大戴礼记·四代》:“好见小利,妨于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宪问》亦有此语。其旨“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文相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正义》引解:“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荀子·大略》云:“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而人宜远虑历为儒家所重。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此即施“仁”于人。西汉董仲舒作了发挥:“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春秋繁露·仁义法》)《吕氏春秋·举难》又曰:“故君子责人则以仁,自责则以义。责人以仁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非,难为非则行饰。”朱熹注曰:“责己得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所以人不得而怨之。”(《论语集注》)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名言。《论语》凡四见,旨同而文小异。《学而》载:“子曰:‘不患人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为不必担心别人不知我,该担心的是我不知人。《里仁》作:“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上句意同,下句意为:该担心我有什么可为人知道的。《宪问》作:“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卫灵公》又作:“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朱熹注:孔子“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论语集注》)王夫之注:“能夺我名而不能夺我志,能困我于境遇而不能困我于天人无愧之中,不患也。”(《四书训义》)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包咸注:“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也。”王肃注:“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意谓不因某人之言中听而举荐他,也不因某人有缺失而鄙弃其言。孔子这种稳重、全面的举人之术、听言之法为后世所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此即言仁。《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又言恕。孔子常以“恕”释“仁”。朱熹《集注》:“恕,推己以及人也。”也即子贡所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公冶长》)以后儒家都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实施“仁政”。

孔子的人生名言警句 篇7

哲理故事:孔子眼里的人生之道

孔子将其一生概括为六个阶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个粗略的人生坐标,在这个坐标上,有几个重要阶段被特别强调出来。

十五志于学,孔子所提倡的

是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

每一个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理想,但是这一切要从人的社会化进程开始。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孔子的十有五而志于学,是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是他对学生的一种要求。

孔子自己经常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说自己不是生下来就了解很多事情,只不过是对古代文化、对古人所经历的事情非常感兴趣,而且能够孜孜以求,一直认真学习而已。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一定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他所提倡的是这样一种从容地把有限的知识放大到极限的学习方式。经过这样的学习、历练,我们逐渐地提升自己、有所感悟,这样就走到了30岁。

三十而立。既不像10来岁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也不像20多岁时觉得一片惨淡

三十而立,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怎样才算立起来了?是否只要有车、有房,或者有了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就算立起来了呢7而立之年对于人的一生又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呢?

30岁这个年纪,在今天,在这个心理断乳期大大错后的时代,尤其是在大都市里,还被称作男孩女孩。那么,怎样判断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否立起来了呢?对于立字,应该有什么样的担当呢?

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就会出现比较强烈的逆反心理,20多岁刚刚步入社会时,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上一切都不尽如人意,觉得成人世界欺骗了自己,觉得生活中满是丑陋、猥琐、卑鄙和欺诈。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小愤青。这个时候,青春的成长有它特有的苍凉,人必然表现出一种反弹。那么走到30岁,应该是人生和的阶段,就是既不像10来岁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也不像20多岁时觉得一片惨淡。

三十而立的这个立字,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从内在的心灵独立这个意义上来讲,真正好的学习,是把一切学习用于自我,让学到的东西为我所用。这是中国文化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

30岁这个年纪,是一个建立心灵自信的年纪。这种自信不是与很多外在的事物形成对立,而是形成一种融合与相互提升。这就像泰山上的一副对联,叫做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是中国人对于山川的一种感受,它讲的不是征服,而是山川对自我的提升。就像大海到了尽头,以苍天为岸,对自己是一种拓展:人登上山峦的顶峰,并不是说我把高山踩在脚下,而是说我站在山顶,高山提升了我的高度。其实这就是六经注我的一种境界。

30岁以后。学着用减法生活,舍弃不是你

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进入不惑境界

从30岁到40岁,人们从而立之年步入孔子所说的不惑之年。这应当是人生最好的一段时光。

但每个人到40岁时都能做到不惑吗?在现代社会,40岁上下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上已经成为骨干,压力又非常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才能做到内心不惶惑呢?

关于惑这个概念,《论语》中有过多次阐述。人怎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内心不惶惑?这需要大智慧。

从而立到不惑,这是人生最好的光阴。一个人在30岁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断从世界上收集他所需要的东西,比如经验、财富、情感、名誉等。但是,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30岁以后,就要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了,也就是要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而学做减法,就是把那些不想交的朋友舍掉了,不想做的事情拒绝了,不想挣的钱不要了。当敢于舍弃、知道如何舍弃的时候,人才真正接近不惑的状态。那么什么叫做不惑?就是人能够自觉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

五十而知天命,这时已有一种内心定

力。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不为外物所动

孔子所说的知天命,是指的什么呢?是人们常说的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吗?是一个人到了50岁,就应该听天由命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孔子所说的知天命究竟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知天命关键在于一个知宇,要能够了解什么是自己的天命。当自己能够客观认识命运中的穷与通、人世间的好与坏,知道这一切都很自然,那么你就能理性把握,平静应对。

知命、知礼、知言,这三个境界在人生中的顺序是倒着的:我们都是最先知言,在与人交谈和读书中了解这个社会,了解他人。但是,知言还不够,还不足以在社会上立足。还需要你懂得礼仪,能够充分尊重他人。多一分尊重,就会少一分抱怨。更高的一个层次是知命。知命就达到了孔子所说的君子的境界,他已经建立了一个自循环的系统,他内心会有一种淡定的力量去应对外界。

六十而耳顺,此时你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站在发言者的立场去想问题

耳顺,就是不论什么样的话都能听得进去,都能站在发言者的立场去想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听到不好听的话。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耳顺呢?

在对天命有了透彻的了解、自己的内心有了巨大的定力之后,孔子说六十而耳顺。此时,你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你能理解任何一个事情存在的道理,你能虚心倾听各种声音,并站在别人的出发点上去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

这种境界,用中国文化的一个词来表述,就是悲天悯人,在真正了解所有人的利益与出发点的前提下,实现理解和包容。也就是说,当以自己的价值体系去看待其他许多人的生活方式时,我们是有理由惊讶的。但是,如果你知道他带着什么样的生活历程走到今天,也就是你的这个体系能够进入他的体系,也许就会多了一些谅解。

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所有规矩已变为你生命的习惯时,就能做到从心所欲

孔子耳顺的境界,其实就是外在的天地之理在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作基础,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当所有的规矩大道已经变为你的生命的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可以说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这样的一个境界看似平易,在此之前却要经历千锤百炼。

我们看孔子所描述的人生境界,越到后来越强调内心,越到后来越从容和缓,而在这从容之前,其实是要经历千锤百炼的。

孔子所说的这样一个从15岁到70岁的人生历程,对于我们来讲,也是不同的人生阶段可以参照的一面镜子。通过它,我们可以比照一下自己的心灵是否已经立起来了,是否少了一些迷思,是否已经通了天地大道,是否以包容悲悯去体谅他人,是否终于做到从心所欲。

本文来源://www.rcw66.com/r/1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