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记叙文写作技巧

时间:2024-04-09 作者:日出网

相关推荐

高考记叙文写作技巧集锦。

作文伴随着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一篇优秀的作文,背后肯定会反复推敲和修改,你感觉对写作文毫无头绪吗?我们推荐这篇文章因为它有关于“高考记叙文写作技巧”的全部细节,如果您觉得本网页好可以收藏它哦!

高考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1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共产主义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高考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2

写人记事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侧面烘托,以显神韵,正面描摹,即对文中要写的人物、事件、环境等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侧面烘托,则是借他人他物或环境,以帮衬此人此物此景显出精神的一种方法,这产,写事件则场面活现,写人物则栩栩如生。下边我们结合典型的例子,来做些品析。

先看看叶君健先生的《看戏》。作者为了写出首都人民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对梅兰芳大师的膜拜,从环境和场面上进行着力的描绘:“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的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但不是没有人:“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近效来的农民,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气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魔力,梅兰芳大师作为国宝的魅力,不著一宇,已全然烘托而出。如此,还嫌不够,再写“穆桂英”出场时:“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彩云托出圆月:“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样,侧面烘托,正面勾画,满场热情的观众和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已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

我们再来看看刘鹗《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的精彩描写,先看正面:“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转之后,又高一层,接连三四叠,节节高起……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聘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又如一条飞蛇在黄山36蜂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极力刻画王小玉唱书的高超技艺时,不忘从侧面渲染烘托:“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一个绝世的说书唱书艺术家,巍然而立。

再看《口技》写“京中有善口技者”:“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侧面烘托)。“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即而儿醒,大啼……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正面描绘)。接着:“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再从侧面渲染)“忽一人大呼‘火起’,……俄面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正面再度刻画)。“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扇、一抚尺而已”(侧面烘托中结束)。正面反复的描摹、刻画,侧面再三的烘托、渲染,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由上边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正面描摩与侧面烘托有面结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李广田在《花潮》中写观花人如潮如疾的情形,只从正面直接描写,也情意动人:“有人走累了,拣个最好的地方坐下来,不一会儿,又感到这里不够好,也许别个地方更好吧,于是站起来,既依依不舍,又满怀向往,慢步移向别处去。多数人都在花下走来走去,这棵树下看看,好,那棵树下看看,也好,伫立在另一棵树下仔细端详一番,更好,看看,想想,再看看,再想想。有有很大方,只是驻足观赏,有人贪心重,伸手一枝花来摇摇,或者干脆翘起鼻子一嗅,再嗅,甚至三嗅。‘天公斗巧乃如此,令人一步千徘徊。’人们面对这绮丽的风光,真是徒唤奈何了。”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写美女罗敷的容貌之美则主要从侧面突出:“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一个令行人,农民都看忘形了的女子,你便可以想她有多美,便有多美。这就不仅侧面烘托了罗敷貌美惊人,更主要的还调动了读者的想象,融入了读者的再创造、再加工,文章也因此而具备了神韵。

概而言之,你如果能让读者对你笔下的人物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的感觉的话,就证明你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相当成功了。

高考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3

近年来考场作文多采用“三自”原则,即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每年各省的中、高考作文中诞生了不少的优秀作文甚至满分作文,为各界人士交口赞誉,但在那些高考满分作文以外的大部分考生作文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考生把“文体自选”兑现成了“文体自创”。当然,真能够创造一种新颖的文体那倒是一件可喜之事,可惜的是我们看到的不少数量的考卷属于“四不象”文体,写出的多是一些“散体文”、“杂交文”。记叙文是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起步学写作文时就开始练习的文体,应该是一般考生最能得心应手的文体。然而,很多高考记叙类作文,记事不知事件经过,难懂来龙去脉;写人让人难见其人,更别说凸现人物形象。其实,生活中那么多活生生的人,各具千秋的形象,只要我们细细观察,艺术再现,作文就可以写得极具个性神韵。下边我们来谈谈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技巧,以期对你写作记叙文有实际的帮助。

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肖像刻画一般来说,是刻画人物不可缺少的。肖像主要指人的容貌、神情、姿态、衣饰等方面。形神兼备的肖像刻画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肖像刻画更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 一律。有的同学平时不太留心观察他人,提起笔来作文时,就全是些陈词滥腔儿,美人都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都是瓜子脸儿,柳叶儿眉;写坏人则离不开尖嘴猴腮,贼眉鼠眼,满脸横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要把人物写活,写真,谨小慎微须写出他有别于他人的个性来。先看下边的例子: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谁?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豆腐西施杨二嫂”。鲁迅先生从头到脚却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使这个被人世的污水弄脏,可鄙又可怜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冒现在读者的面前。使春成为典型,成为唯一的人。可见,要写好人物肖像,就“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艾芜语)。下边举例介绍几种基本的肖像描写方法,以待启发。

“果真红衣人,振袖倾鬟,亭亭拈带。望见生人,遍室张皇。”(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短短数语,把一个绝色少女的温柔、深情、差涩以至于手足无措的神情举止描绘得形象生动。

“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 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秃了顶的老婆子的滑稽打扮,寄寓了作者辛辣嘲讽。)

“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眼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

孙权、刘备都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人主”,二人见了庞统都心中不悦,以此突出庞统相貌之奇丑。同时也暗寓下文“人不可貌相”之意。

“(吴荪甫和赵伯韬决战前做了一个恶梦,醒来后)无意在大衣镜前走过的时候一回头,吴荪甫又看见自己的脸上摆明了是一副败相。”(茅盾《子夜》)从来不肯认输的吴荪甫,此时已是个内心充满了失败主义情绪和以前判若两人的人了。

契诃夫笔下的奥楚篾洛夫即是一个“变脸”的行家,惯于见风使舵。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在黛一方面前、贾母面前,在尤氏面前,在丫环下人面前,可以说更得脸谱变化的精神,把一个恶毒、伪善、欺下瞒上的变脸行家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从初次登场到魂归西天,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多次描写他羽扇纶巾、仪表从容、谈笑风生的丰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概。一部小说说下来,孔明的指挥若一,飘然仙仙的神情仪态,早已深深印在读者心目中了。

“他穿的衣服,还是二十年前的新装,一件团花的官衫大褂,底下是白纺绸的衬衫,长长的领扣松散着,露着劲上的肉。他的衣服很舒展地贴在身上,整洁,没有一些尘垢。他有些胖,背微微地佝偻,他的半白的头发很滋润分梳到后面,还保持着昔日的丰采。在阳光下,他的脸呈着银灰色-------”(曹禺《雷雨》)。对周朴园的肖像描写详细周全,由表及里,给人留下了他顽固、保守、自信、自负的深刻印象。

“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鲁迅《药》)。几笔勾勒出一个混混样的刽子手形象,尤其以玄色醒目,满身杀气。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罗敷之美,尽在读者的想象中,你想他她有多美,她便有多美。连耕田犁地的农民都给她耽搁了工夫。

此外,还有对比描写,比喻、拟人、夸张手法的描写,与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相结合的一些方法,留与我们在文学作品去感受、学习。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本身即是语言的艺术,它是靠语言来塑造形象和反映生活的。文学语言本来包括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我这里谈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方法。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

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说“言为心声”,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正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那么,常用的语言描写技法有哪些呢?下边示例说法。

有时塑造人物只选其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袒露他的内心世界。如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笔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抱负。这里,通过他和佣者的对话,寥寥几笔,就把他的“鸿鹄之志”表达出来了。孙犁《荷花淀》:“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一贯积极向上,这次又第一个报了名要上前线,女人的识大体,生小怨的复杂心理活动一句话便写出:先是一个陈述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生出一疑问,表面是说家庭的重担将一个挑,实则骤别的依恋油然而生。人物质朴鲜活,栩栩如生。这类例子,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阅读时你去细细体会。

有时写人物,不从正而或直接描写,而通过他人的言语,现出人物形象。如汉乐府《陌上桑》中罗敷为应付太守的企求,尽情夸耀勾勒出一位风度翩翩,地位显赫的夫婿形象。罗贯中《三国演义》写诸葛亮四擒孟获后,放回了孟获。孟获求救朵思大王。朵思献计的一大段话,间接而全面地介绍了山阴洞的地理环境:山险岭恶,道路狭窄;毒蛇恶蝎,烟瘴毒泉遍布。因而鸟兽俱无,人迹罕至,这是借人物的语言在描写诸葛亮五擒孟获的险恶环境。

“变色”嘴脸现原形同一个人物在前后说出了不同的话来,表现出判若两人的形象。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篾洛夫对同样一只狗而前后大相径庭的`言语描写,这就这样方法。还有《范进中举》中胡屠夫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言语及态度,《制台见洋人》中媚外欺下的制台变脸谱式的语言和表演等等。

针对同一事物,不同身份地位,经历个性的人在传达自己的情意时,语言各具千秋,各显个性。如《水浒传》中写众人拥护宋江做寨主时各自的语言就极富个性。卢俊义:“兄长枉自多语,卢某宁死,实难从命。”吴用:“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人皆所伏。兄长右是再三推让,恐冷了众人的心。”李逵:“我在江州舍身拼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会让来让去,做甚鸟!我便样将起来,各自散伙!”武松:“哥哥手下许多军官,受朝庭诰命的,也只是让哥哥,如何肯从别人?”鲁智深:“若还兄长推让别人,酒家们各自撒开!”这些人,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显露火暴,即使鲁莽也各不相同。

这种间接手法笔墨经济,省却烦琐对话,用精炼语言突出人物特征。如鲁迅《祝福》中:“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朱自清《背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也变对话为直接叙述。

此外,还有与其他描写配合运用进行语言描写的方法,辅以说话人的语调、神态、肖像等,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在语言描写中,有三种引用的形式,不可总是“某某说”、“某某说”地一说到底。下边举个例子,一并注意标点的变化。

1、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2、“这可不行。”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3、“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小战士批评似地说。

请你学会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灵活说话。

一部《水浒传》因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活典型的人物形象被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誉为从先秦到明清中国文学史上的“六大才子书”之一,与《史记》、《离骚》等并列。倘若没有类似“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样极富魅力的支伤描写,整部小说就会顿时暗然失色,一个个梁山好汉也都英雄不再了。可见,行为描写与肖象、语言、心理描写相比,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更具有特殊作用。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足见举手投足直接关系人物性格、形象。

下边举例谈谈行为描写的一些技法。

《水浒传》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武松打虎”:“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晴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一半在手里。……”这里写虎亦即写人,虎越厉害,越显武松勇猛。打折哨棒直叫人惊出汗来,直到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才叫人松下一口所来,看见武松的勇猛无比。

鲁迅先生的《药》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把刽子手和华老栓的动作摹写得生动、亲切,让人一见难忘:“‘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两相对比,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华老栓胆怯、麻木、和善的神态,康大叔凶顽横暴、贪婪的嘴脸。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写老孙头被选中的马摔了又恨又爱的复杂心情,就是通过影视剧中类似特色镜头的方法完成的。“老孙头起来,跑到柴垛子边,担根棒子,撵上儿马,一手牵着它的嚼子,一手狠狠地抡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却就扔在地上,他舍不得打。”再看冈察洛夫在《奥勃洛摩夫》中对懒惰成性的奥的特写:“他足足躺了半个钟头,为这个打算而苦恼,后来觉得喝了茶再干也还不迟,可以照样在床上喝茶,况且躺着思索也并不碍事。他就这么办了。喝了茶,他坐起身子,差一点就要下床,他向拖鞋望了几眼,甚至从床上伸下一只脚去,中是立刻又把脚缩了回来……”令人发笑的懒汉形象就这样定格似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谓写得有声有色,却只写了三拳。第一拳从味觉方面设喻:“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从视觉方面设喻:“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从听觉方面设喻:“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罄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三个比喻贴切、生动,鲁达的力大勇猛和嫉恶如仇淋漓写出。又如《骆驼祥子》中写暴雨下的样子:“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象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仿佛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逆风拉车中的样子健壮勇猛,却又悲苦艰辛,通过几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贴切道出。

老舍先生说:“说一个人勇敢,须在放炸弹时试试他。”写武松勇猛无比,就得让他过景阳岗,遇上猛虎。否则,写他如何遇上一只恶狼,也难写武松神威。何九叔处于西门庆和武松两大力量的夹缝间,谁也不敢得罪,所以他给武大验尸时:“大叫一声,望后便倒,口里喷出血来。”他胆小、事故、机智、善变,关键时刻他不惜忍痛咬舌来装病避祸,其性格在这场尖锐的斗争中展露无遗。

《三国演义》写关羽斩华雄时,避开刀光剑影,先写华雄败孙坚、斩祖茂、便涉、潘凤,及关羽出战时,写关内诸侯的听闻、惊恐等,而关羽提着华雄归来时“其酒尚温”的细节,使关羽顶天立地起来。又如《陌上桑》写较敷之美,不写其容貌仪态,却写从使君达官到下里巴人,从老者到少者,人见人惊,人见人爱。他们的行为使罗敷在人们的想象中有多美便有多美。学着这些方法,你也试试吧。

人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社会中,人、物于己,悲喜各异: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有睛、耳、鼻、舌、身、意“六欲”。这种种心理反应,支配着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精神。于是,开发人类的精神大陆,探索人物的心灵奥秘,成为写作的基本要求。

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有着许多独特的作用。它可以表现人物的面貌,如:“‘夜里写文章’。奥勃洛摩夫想,‘那他什么时候睡觉?……尽写尽写,要把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全消磨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要改变一个人的信念,要出卖一个人的智慧和想象,要戕害一个人的天性……要象一个车轮子,象一架机器一样,尽写,尽写,明天写,后天写;假期快到了,夏天临近了——他还非写不可!什么时候他才可以休息呢?真是不幸!’”冈察洛夫用铺陈心绪的手法,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天天无所事事、苦思冥想和懒惰成性的寄生虫形象。他认为夜里写文章真是不可思议,真是“不幸”。心理描写还可以透露人物的心灵变幻,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交待人际关系情节发展趋向,和反映生活本质,突出作品主题等作用。比如鲁迅先生用心理描写刻画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一典型的性格特征:他分明穷困潦倒,却幻想着“先前阔”过,“我的儿子会闹得多啦”(其实连丈母娘出生与否尚未可知);他分明生了丢人的癞疮疤,却偏偏心里说人家“还不配”;他分明被人家痛打了一顿,却偏偏自嘲解痛,“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儿子打老子……”下列示例介绍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技法,希望对学写作的人有所裨益。

人仲怀在《茶花女》中写任人蹂躏的妓女玛格丽特对资本主义黑暗现实强烈控诉时,有一段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内心独白,很好地展示了她任人摆布的卑贱地位和痛苦悲愤的心情:“我们一点一点出卖我们的心灵、肉体和姿色。我们象野兽似的让人提防,象贱民般地被蔑视。包围着我们的人都是一些贪得无厌的好占便宜的人,总有一天我们会在毁灭了别人又毁灭了自己以后,象狗似地死去。”在戏剧中(如《屈原》、《雷雨》等)就有许多不好展示,表达的心理,通常就是用人物独白的形式来体现的。

我们先看一段王蒙《春之声》中主人公考察回国坐头罐车回家时随车身的颤动而展开的联想:“目前不正是流行着一支轻柔的歌曲吗?叫什么来着?——《泉水叮咚响》。如果火车也叮咚叮咚地响起来呢?广州人可真会生活……凉棚下面,垂挂着许许多多三角形的瓷板,它们伴随着清风,发出叮咚叮咚的清音,愉悦着心灵。美国的抽象派音乐却叫人发狂。真不知道基辛格听我们的扬子茶咏叹调时有什么样的感受。京剧锣鼓里有噪音,所有的噪音都令人不快吗?……都是回家过年的”。主人公从过去现在,从中国到外国,从城市到乡村,驰聘遐思,“火车开动后的铁轮声给人以鼓舞和希望”,从闷罐车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旋律,从各个角落的转机中感悟到春天来临了。

写人物的幻觉,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我们看一看安徒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幻觉的描写:“她又擦亮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光来了……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铺着精致的盘碗,还有填满了梅子和苹果的、冒着香气的烤鹅。”没有幸福和温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火光中闪烁着自己对温饱、幸福的向往和渴望。一个人做了坏事,黑夜中总是疑神疑鬼,更怕半夜鬼敲门,

写作技巧

有的人心有所仪,看见花影,也会产生“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幻觉。紧扣人物的处境和心里,才易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活动和状态。

梦境描写,也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的一种特殊手法。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红楼梦》便有许多梦境描写,出神入化地刻画了人物内心。林黛玉梦见宝玉掏心给她看而致死的恶梦,既透露了她对爱情婚姻的绝望,又曲折地反映了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

平时同学们作文,受了表扬常用山欢水笑的环境烘托,遭了失败则用鸟云盖天来暗示。如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听着歌声,什么都不再想了。他望见的已不是黑夜,而是一片青天。他觉得自己的心栩栩然振翅欲飞了。”冉阿让侥幸逃脱追捕的轻松心情随境巧妙点出。

此外,还可以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等综合手法来暗示和表现人物心理,可多读作品来体会。

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简洁地说,就是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的描写。细节细小,却往往通过文学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读过《儒林外史》的人,可能对严监生临死时伸出两个手指头不肯闭目归天的细节记忆犹新吧。他看见屋里的灯盏里燃着两根灯草,心疼费油,放不下心,闭不上眼。只到他小老婆走过去挑掉了一根灯草时,悭吝鬼才“点一点头,把头垂下,顿时就没了气。”这个艺术形象的不朽魅力,不能不说得力于这样入木三分的细节描写。

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阿Q临刑前画圆圈的细节,更不人见不忘。一个死刑犯人要画押,被逼无奈画上一笔也就算了。可阿Q是独一无二,一方面是“使尽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而另一方面却是“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他开始为自己画得不圆而感到羞愧,而后来却又一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这一传神的细节,把阿Q的麻木无知和精神胜利法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并得以鲜明到极至。可见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

其次,细节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心情也具有重要作用。钱种书先生《围城》中写方鸿渐收到唐小姐的信时欣喜若狂:“临睡时把信看一遍,搁在枕边,中夜一醒,就开电灯看信,看完关灯躺好,想想信里的话,忍不住又开灯再看一遍。”这样的细节描写,把方鸿渐当时的心情细腻,带真地再现出来了。

此外,细节描写还有助于推动作品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等。细节描写的一般方法是: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不是克制或是做作出来的话,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的。如《我的老师》中蔡老师“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敲在石板上”的细小动作,极富情趣地表现了蔡老师假怒实热的品性。《分马》中老孙头要打儿马的情节异曲同工:“他狠狠地抡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却扔在地上。”形象画出老孙头恼怒而又十分心疼的心理。巴尔扎克笔下葛朗台把金路易“摔”给太太,又“拈”着玩,旋即“装到口袋里”一系列动作,活画出一个一毛难拔的守财奴形象。鲁迅小说中如杨二嫂顺水拿走灰中的盘子及手套之类东西的动作,阿Q画圆圈的动作,孔乙己用手罩盘子让人过目难忘的细节,更是比比皆是。

相同的事物总是在细微的痕迹上显出分别来。如《鞠躬尽瘁》中写焦裕禄克服病痛忘我工作的精神,就有一个相当典型而传神的细节,他办公的藤椅右边的扶手上被顶穿了一个洞(肝痛时用外物给顶住)。再如果戈里《死魂灵》中写地主泼留希金的形象:“脖子上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是腰带,还是绷带呢,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这一形象便因其典型而独一无二。

前边我们说了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作用,这里我们来看一看细小景物如何勾勒出典型的环境。伏契尼《二六七号审房》中“我”被打得脓血淋淳动弹不得时,“老爸爸”利用放风的时机采来了一小朵雏菊和一根青草,又使“我”看到了生命和希望,“泼留希金”中泼氏桌子上墨水瓶干透了,酒杯里浮着三个苍蝇。可谓景物细小,却正是这细小的情节生动显现着主人公的僵化了的灵魂。

《三国演义》中赤壁一战,曹操大败,奔逃途中三笑一哭,前后呼应,相应成趣。第一笑,曹败心犹不服,可见其刚愎自用,引出赵子龙,再损一仗。因第一笑决算便有了他自我解嘲的第二笑,第三笑。再引出张飞和关羽军,连连遭败。最后的真情痛哭,一表哀悼,二表责怪。几个哭、笑的细节,相当典型地表现了曹操奸诈、狡猾和自负等性格。另如写鲁建军先生的《一面》中“隶体‘一’字似的胡须”的肖像描写;朱自清《背影》中父亲越过铁道翻爬月台的细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身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都是相当成功的细节画人的方法。鲁迅《祝福》写沦为乞丐而不忘魂灵有无的祥林嫂的神态细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可以说是“画眼睛”的绝妙之笔。

捕捉语言细节我们仍以《祝福》为例,遭受接二连三的打击的祥林嫂在小说中先后四次不变地重复一段话:“‘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这个细节把一个失去惟一所爱的孩子阿毛后的近乎崩溃的精神面貌鲜明地凸现在我们面前。

人上一百,种种色色。要使笔下的“他”有别于任何一个另外的“他”,请用独有的个性化细节吧。

写人记事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侧面烘托,以显神韵,正面描摹,即对作文中要写的人物、事件、环境等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侧面烘托,则是借他人他物或环境,以帮衬此人此物此景显出精神的一种方法,这产,写事件则场面活现,写人物则栩栩如生。下边我们结合典型的例子,来做些品析。

先看看叶君健先生的《看戏》。作者为了写出首都人民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对梅兰芳大师的膜拜,从环境和场面上进行着力的描绘:“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的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但不是没有人:“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近效来的农民,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气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魔力,梅兰芳大师作为国宝的魅力,不著一宇,已全然烘托而出。如此,还嫌不够,再写“穆桂英”出场时:“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彩云托出圆月:“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样,侧面烘托,正面勾画,满场热情的观众和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已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

我们再来看看刘鹗《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的精彩描写,先看正面:“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转之后,又高一层,接连三四叠,节节高起……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聘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又如一条飞蛇在黄山36蜂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极力刻画王小玉唱书的高超技艺时,不忘从侧面渲染烘托:“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一个绝世的说书唱书艺术家,巍然而立。

再看《口技》写“京中有善口技者”:“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侧面烘托)。“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即而儿醒,大啼……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正面描绘)。接着:“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再从侧面渲染)“忽一人大呼‘火起’,……俄面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正面再度刻画)。“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扇、一抚尺而已”(侧面烘托中结束)。正面反复的描摹、刻画,侧面再三的烘托、渲染,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由上边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正面描摩与侧面烘托有面结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李广田在《花潮》中写观花人如潮如疾的情形,只从正面直接描写,也情意动人:“有人走累了,拣个最好的地方坐下来,不一会儿,又感到这里不够好,也许别个地方更好吧,于是站起来,既依依不舍,又满怀向往,慢步移向别处去。多数人都在花下走来走去,这棵树下看看,好,那棵树下看看,也好,伫立在另一棵树下仔细端详一番,更好,看看,想想,再看看,再想想。有有很大方,只是驻足观赏,有人贪心重,伸手一枝花来摇摇,或者干脆翘起鼻子一嗅,再嗅,甚至三嗅。‘天公斗巧乃如此,令人一步千徘徊。’人们面对这绮丽的风光,真是徒唤奈何了。”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写美女罗敷的容貌之美则主要从侧面突出:“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一个令行人,农民都看忘形了的女子,你便可以想她有多美,便有多美。这就不仅侧面烘托了罗敷貌美惊人,更主要的还调动了读者的想象,融入了读者的再创造、再加工,文章也因此而具备了神韵。

概而言之,你如果能让读者对你笔下的人物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的感觉的话,就证明你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相当成功了。

话题作文审题“四推敲”

众所周知,近几年高考出现的话题作文有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大淡化了审题。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一度盛行的供材料作文,都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考生一旦审题失误,则全盘皆输。纵使所写作文文采飞扬、构思独特,也必被打入“冷宫”。话题作文则淡化了审题。试题中一般没有那种弯弯绕、别别窍的迷惑、干扰因素,题意一般都是显豁的、直露的;而且,试题只规定写作范围而不规定具体内容,考生写什么东西,表达什么样的思想,一般不受什么限制,只要符合话题就行。这样,大多数考生再也不必为吃不透题意而焦急。审题难度的降低,目的是给考生搭建一个施展写作才华的舞台。

但是,话又说回来,淡化审题不等于不要审题,并不意味着写作时可以天马行空。事实上,这几年来,还是有不少考生在审题上出了差错。我们应该有一种意识,任何类型、模式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审题这一关,我们应该主动地带上无形的“镣铐”,再去“跳舞”。

话题作文上的审题,主要在四个方面进行仔细的推敲:

材料是引出话题的由头,这就意味着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审题时就不能不仔细推敲材料。读材料时不能匆匆“扫描”,应该一个字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清楚,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尤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因为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

如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要按这个道理立意,才切合材料的寓意,切合命题者的用意。高考江苏卷作文的材料是: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这个材料告诉人们,事物具有多面性,应全面地看问题;事物处在动与不动的对立统一之中,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事物往往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应保持并张扬个性。读懂了材料,明白了这样的中心,写作时才不至于走题。如果选择写议论文,在分析材料和话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应果断地确立主旨,然后围绕这一中心,摆事实、讲道理。如果选择写记叙文,就可以确立“灵动”“沉稳”“张扬个性”等中心思想,然后通过叙写故事、观照景物、回顾历史等手法,引出文章的中心。也可以写成杂感之类,漫谈“动”与“不动”的辨证关系,抒写自己的独特的感悟。全国卷作文的材料是: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很显然,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是理解材料的关键句子,好好揣摩它,才可能对材料有个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二、推敲“提示”

这几年话题作文,都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

如高考作文,在引出“话题”之前,有这样一段提示: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对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这里面包含着很多信息。如,它提示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命题的认识论、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如果要写成议论文的话,这个提示中的有关内容就可以成为文章的分论点。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客观原因),人们“对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主观原因)。在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里,有这样两个分论点,完全能够把道理说得比较透彻了。再如,这个“提示”实际上还告诉我们,写关于这方面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都是符合题意的。

三、推敲“话题”

话题作文,总要提供给考生一个话题,我们首先要吃准这一“话题”的含义。一般说来,“话题”中总会出现一两个对理解题意有重要影响的字词,把握住这些关键字词,也就掌握了准确理解题意的钥匙;反之,就会造成审题上的失误。

如高考试题,要求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这个话题中的“移植”、“记忆”等词语是需要我们认真琢磨的。在当年的高考中,就有不少考生将“移植”与“恢复”混为一谈,将“记忆”与“身份”“地位”“品格”“相貌”等瞎牵扯起来。20高考题,有不少考生对“诚信”一词理解出现了偏差。有的把“诚”理解为“诚恳”,把“信”理解为“自信”、“信仰”,这就搞错了。“诚信”一词只能理解为“诚实守信”。另一些考生把“诚信”理解为“忠诚”、“信任”,虽未出大错,但也只能视为勉强切合题意。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是一个偏正短语,定语“心灵”缩小了“选择”的外延,丰富深化了“选择”的内涵,“心灵”的内涵是指内心、精神、思想等,故“心灵的选择”实际上是指“内心、精神、思想上的选择”,排除了物质上的选择,同时要写出人物内心灵魂的大碰撞。高考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明明是关系型的题目,但是就有相当多的考生在写作时,撂下“对事物的认知”,仅紧揪着“感情亲疏”,大谈特谈什么“与邻为善”“好心得好报”。20高考全国卷(山东等地用)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全国卷(吉林等地用)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全国卷(广西等地用)话题“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全国卷(宁夏等地用)话题“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浙江卷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重庆卷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广东卷话题“语言与沟通”、江苏卷话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等,也是关系型的作文,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也会顾此失彼,造成审题上的失误。

四、推敲“注意”

在引出话题之后,都有一个“注意”(有时写作“要求”),对写作作一些限制,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这些内容我们自然不能忽视。

如的试题要求考生“举出自己心理承受方面的实例”,那么你就一定要联系自己来写。又如年高考的试题,“注意”中说: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如果你仅仅抱住“四个图形”不放,或者以图形类比不同性格的人,或者以图形类比国家与民族,甚或只是对原来材料进行简单地扩写,都是不切合题意的,江苏省有一考生的作文《图形人生》,就是由四个图形联想到四类人,说什么圆形代表“滑头滑脑”之人,三角形“代表削尖了脑袋钻的人”,半圆形“代表那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一生踏实做人的人”,第四种图形“代表了那种令人捉摸不透的人”,不但联想本身较牵强,而且其内容“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相背离,严重跑题,难怪该文判为不及格。近几年在写作字数上都有“不得少于800字”的要求,那么写作时就不能少于800字,低于800字就要扣分。“不得抄袭”,则是要求考生写作时引述材料要特别小心,不可去“穿靴戴帽”进行套作,更不可完整地搬用别人的文章。

总之,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是不要审题。我们写作时,一定要绷紧心弦,认真揣摩题意,千万不能马马虎虎、掉以轻心。

高考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4

1、观点不可太绝对,要留有余地。“义正”未必要“辞严”,“理直”未必就要“气壮”。联系现实生活时,涉及社会黑暗面时,要有分寸,不要一味指责。“质问京山大冤案”。批评家长、老师和社会要与人为善,抱着协商与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提建设性意见。不可尖刻、讽刺、挖苦,甚至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

2、临场写作时可以根据题意和你的表达需要想像一个或一类读者就在你的面前。如以“沟通”为话题作文,写与家长的沟通,可想像父母就在身边; 写“沟通”之艰难和必要,就好像误解过你的人正在听你倾诉;写国际间通过沟通走向合作,就设想自己参与了国与国的谈判。即使所写文章没有明确的阅读对象,你也可以想像此文是写给你的语文老师的。你要知道,你的文章的惟一读者是那位跟你的语文老师非常相似的人。写记叙文,且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尽可能赢得评卷老师的同情。

3、写法上可以求新。要考虑,怎样表现更智慧,更艺术,更有可读性;但更要求稳。我的意见是大家一定要在一种比较稳的情况下,确有把握时才可写小小说或者是写戏剧,或者是写别的,确有把握之后才写这种文体,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就选择比较稳妥的老的文体,老的写法。

4、不可按上年或前几年的高考作文思路行文。求新、求变是人们所追求的,高考作文也不例外。但若按上年或前几年的高考作文思路行文,甚至拿来套用,机械模仿,不懂灵活应变,就会吃力不讨好,这也是失分的点。因为阅卷者大都是相对固定的,对以前的高考作文非常熟悉。不主张写诗歌、文言文。

5、苦于材料缺乏则可以突出自己的爱好。你如果喜欢体育,那你就像体育记者一样,叙体育、议体育,只要切合题意就好。你如果喜欢听__的歌、看 __的书、爱好上网……你就可以将自己这一方面的经历和感受与命题联系起来。那样就不愁内容贫乏、文思枯竭。不要瞎编乱造。靠编故事骗取老师的眼泪从而获得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6、要美化自己,而不是丑化自己。要显现自己的高境界、大抱负、多知识、同情心,要显现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不要出于反衬别人等考虑而故意丑化自己,如果让评卷老师以为你真就是那样,那就麻烦了,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从某个角度讲,评卷老师评卷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淘汰对象的过程。

7、字数以900字左右为宜。不能给人凑字数的感觉,但也不能拖得太长,不允许加纸条。许欢写长文的同学,开篇要注意不要放得太开,开口不要太大,能跳过去的就跳过去,要相信读者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节省篇幅,要防止高潮来了没地方写了。切忌三段文。要突出的句子(扣题的、表现主旨的、文眼、点睛之笔、抒情议论、议论文的分论点等)最好单独成段。

热点素材,往往影响很大,涉及面广。我们必须从小处入手,寻找与作文主题相关的“点”,切忌面面俱到。如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回到原点》片段:

头顶灰白的天空,翻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终于可以停下脚步,伫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我知道,只要再迈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点”——那条打从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那条充满西关风情,予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

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巷的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久违的西关老屋。深红的趟栊门前是三级浅平的石阶,某户人家的家猫正慵懒地躺在石阶上,享受正午到来前温和的阳光。

【解析】“回到原点”这个话题,可以选择的角度众多。本片段只是从小处着手,选取了作者熟悉的一个生活场景,这也是我们熟悉的画面,贴近读者生活,激发了阅读兴趣,引出了下文的思考。

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件,没有必要再做详细叙述,取而代之的应是对事件本身的高度概括,进而提炼出主题或结论。如高考大纲卷的优秀作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片段:

顺手的小事,彰显的不只是一种向善的习惯,更是道德社会的脊梁。被“彭宇案”“许云鹤案”吓怕了的十八位路人,竟忍心看着可怜的小悦悦遭受两次车轮碾轧之苦却不敢只是顺手地将她拉到一边。冰冷的雨滴拍打的不仅是小悦悦摔倒下的那块土地,更是十几亿国人冷漠的心。还好,还好有人愿意伸手,还好有善良的拾荒阿婆陈贤妹愿意拉小悦悦一把。她这一拉,不仅是将小悦悦拉出濒临死亡的边缘,更是将我们这些旁观者拉出道德滑坡的冷漠世界。

一个拾荒者,有的却是超越众人的至善至美。她的善,不是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却足以使冷漠的灵魂为之震颤;她的美,不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却足以让每个人都为她的魅力所折服。

【解析】考生由材料中修船工顺手补洞的善举,写到拾荒阿婆陈贤妹、十八位路人,因为这一事件影响极大,所以作者并未描述事件细节,而是高度概括,将重点放在了议论上面。

热点素材若细节展示得并不充分,也有可能缺乏感人至深的力量。我们可以精选某些细节,再现情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致张丽莉老师》的片段:

一切都来得如此突然,校车突然启动,学生惊慌失措,呆若木鸡。司机也惊呆了。可是他们看到了让他们更吃惊的一幕。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勇敢地迎上去,坦然地扑向那个庞然大物。在高大的校车面前,您是如此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但是就是这样的渺小,却迸发出了惊人的力量,您“轻易”地推开了两个手足无措已经吓瘫的孩子。车轮肆意地从您的腿上碾过。学生得救了,您高位截瘫。

【解析】在叙述的人称选择上,作者选取了第二人称,既便于抒情,又便于说理。在叙事内容上,考生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细节描写,在叙事真实生动的基础之上,增加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高考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5

在语言描写中,有三种引用的形式,不可总是“某某说”、“某某说”地一说到底。下边举个例子,一并注意标点的变化。

1、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2、“这可不行。”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3、“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小战士批评似地说。

一部《水浒传》因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活典型的人物形象被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誉为从先秦到明清中国文学史上的“六大才子书”之一,与《史记》、《离骚》等并列。倘若没有类似“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样极富魅力的支伤描写,整部小说就会顿时暗然失色,一个个梁山好汉也都英雄不再了。可见,行为描写与肖象、语言、心理描写相比,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更具有特殊作用。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足见举手投足直接关系人物性格、形象。

下边举例谈谈行为描写的一些技法。

《水浒传》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武松打虎”:“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晴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一半在手里。……”这里写虎亦即写人,虎越厉害,越显武松勇猛。打折哨棒直叫人惊出汗来,直到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才叫人松下一口所来,看见武松的勇猛无比。

鲁迅先生的《药》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把刽子手和华老栓的动作摹写得生动、亲切,让人一见难忘:“‘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两相对比,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华老栓胆怯、麻木、和善的神态,康大叔凶顽横暴、贪婪的嘴脸。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写老孙头被选中的马摔了又恨又爱的复杂心情,就是通过影视剧中类似特色镜头的方法完成的。“老孙头起来,跑到柴垛子边,担根棒子,撵上儿马,一手牵着它的嚼子,一手狠狠地抡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却就扔在地上,他舍不得打。”再看冈察洛夫在《奥勃洛摩夫》中对懒惰成性的奥的特写:“他足足躺了半个钟头,为这个打算而苦恼,后来觉得喝了茶再干也还不迟,可以照样在床上喝茶,况且躺着思索也并不碍事。他就这么办了。喝了茶,他坐起身子,差一点就要下床,他向拖鞋望了几眼,甚至从床上伸下一只脚去,中是立刻又把脚缩了回来……”令人发笑的懒汉形象就这样定格似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谓写得有声有色,却只写了三拳。第一拳从味觉方面设喻:“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从视觉方面设喻:“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从听觉方面设喻:“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罄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三个比喻贴切、生动,鲁达的力大勇猛和嫉恶如仇淋漓写出。又如《骆驼祥子》中写暴雨下的样子:“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象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仿佛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逆风拉车中的样子健壮勇猛,却又悲苦艰辛,通过几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贴切道出。

老舍先生说:“说一个人勇敢,须在放炸弹时试试他。”写武松勇猛无比,就得让他过景阳岗,遇上猛虎。否则,写他如何遇上一只恶狼,也难写武松神威。何九叔处于西门庆和武松两大力量的夹缝间,谁也不敢得罪,所以他给武大验尸时:“大叫一声,望后便倒,口里喷出血来。”他胆小、事故、机智、善变,关键时刻他不惜忍痛咬舌来装病避祸,其性格在这场尖锐的斗争中展露无遗。

《三国演义》写关羽斩华雄时,避开刀光剑影,先写华雄败孙坚、斩祖茂、便涉、潘凤,及关羽出战时,写关内诸侯的听闻、惊恐等,而关羽提着华雄归来时“其酒尚温”的细节,使关羽顶天立地起来。又如《陌上桑》写较敷之美,不写其容貌仪态,却写从使君达官到下里巴人,从老者到少者,人见人惊,人见人爱。他们的行为使罗敷在人们的想象中有多美便有多美。学着这些方法,你也试试吧。

人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社会中,人、物于己,悲喜各异: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有睛、耳、鼻、舌、身、意“六欲”。这种种心理反应,支配着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精神。于是,开发人类的精神大陆,探索人物的心灵奥秘,成为写作的基本要求。

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有着许多独特的作用。它可以表现人物的面貌,如:“‘夜里写文章’。奥勃洛摩夫想,‘那他什么时候睡觉?……尽写尽写,要把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全消磨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要改变一个人的信念,要出卖一个人的智慧和想象,要戕害一个人的天性……要象一个车轮子,象一架机器一样,尽写,尽写,明天写,后天写;假期快到了,夏天临近了——他还非写不可!什么时候他才可以休息呢?真是不幸!’”冈察洛夫用铺陈心绪的手法,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天天无所事事、苦思冥想和懒惰成性的寄生虫形象。他认为夜里写文章真是不可思议,真是“不幸”。心理描写还可以透露人物的心灵变幻,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交待人际关系情节发展趋向,和反映生活本质,突出作品主题等作用。比如鲁迅先生用心理描写刻画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一典型的性格特征:他分明穷困潦倒,却幻想着“先前阔”过,“我的儿子会闹得多啦”(其实连丈母娘出生与否尚未可知);他分明生了丢人的癞疮疤,却偏偏心里说人家“还不配”;他分明被人家痛打了一顿,却偏偏自嘲解痛,“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儿子打老子……”下列示例介绍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技法,希望对学写作的人有所裨益。

人仲怀在《茶花女》中写任人蹂躏的妓女玛格丽特对资本主义黑暗现实强烈控诉时,有一段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内心独白,很好地展示了她任人摆布的卑贱地位和痛苦悲愤的心情:“我们一点一点出卖我们的心灵、肉体和姿色。我们象野兽似的让人提防,象贱民般地被蔑视。包围着我们的人都是一些贪得无厌的好占便宜的人,总有一天我们会在毁灭了别人又毁灭了自己以后,象狗似地死去。”在戏剧中(如《屈原》、《雷雨》等)就有许多不好展示,表达的心理,通常就是用人物独白的形式来体现的。

我们先看一段王蒙《春之声》中主人公考察回国坐头罐车回家时随车身的颤动而展开的联想:“目前不正是流行着一支轻柔的歌曲吗?叫什么来着?——《泉水叮咚响》。如果火车也叮咚叮咚地响起来呢?广州人可真会生活……凉棚下面,垂挂着许许多多三角形的瓷板,它们伴随着清风,发出叮咚叮咚的清音,愉悦着心灵。美国的抽象派音乐却叫人发狂。真不知道基辛格听我们的扬子茶咏叹调时有什么样的感受。京剧锣鼓里有噪音,所有的噪音都令人不快吗?……都是回家过年的”。主人公从过去现在,从中国到外国,从城市到乡村,驰聘遐思,“火车开动后的铁轮声给人以鼓舞和希望”,从闷罐车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旋律,从各个角落的转机中感悟到春天来临了。

写人物的幻觉,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我们看一看安徒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幻觉的描写:“她又擦亮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光来了……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铺着精致的盘碗,还有填满了梅子和苹果的、冒着香气的烤鹅。”没有幸福和温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火光中闪烁着自己对温饱、幸福的向往和渴望。一个人做了坏事,黑夜中总是疑神疑鬼,更怕半夜鬼敲门。有的人心有所仪,看见花影,也会产生“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幻觉。紧扣人物的处境和心里,才易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活动和状态。

梦境描写,也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的一种特殊手法。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红楼梦》便有许多梦境描写,出神入化地刻画了人物内心。林黛玉梦见宝玉掏心给她看而致死的恶梦,既透露了她对爱情婚姻的绝望,又曲折地反映了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

平时同学们作文,受了表扬常用山欢水笑的环境烘托,遭了失败则用鸟云盖天来暗示。如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听着歌声,什么都不再想了。他望见的已不是黑夜,而是一片青天。他觉得自己的心栩栩然振翅欲飞了。”冉阿让侥幸逃脱追捕的轻松心情随境巧妙点出。

此外,还可以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等综合手法来暗示和表现人物心理,可多读作品来体会。

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简洁地说,就是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的描写。细节细小,却往往通过文学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读过《儒林外史》的人,可能对严监生临死时伸出两个手指头不肯闭目归天的细节记忆犹新吧。他看见屋里的灯盏里燃着两根灯草,心疼费油,放不下心,闭不上眼。只到他小老婆走过去挑掉了一根灯草时,悭吝鬼才“点一点头,把头垂下,顿时就没了气。”这个艺术形象的不朽魅力,不能不说得力于这样入木三分的细节描写。

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阿q临刑前画圆圈的细节,更不人见不忘。一个死刑犯人要画押,被逼无奈画上一笔也就算了。可阿q是独一无二,一方面是“使尽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而另一方面却是“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他开始为自己画得不圆而感到羞愧,而后来却又一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这一传神的细节,把阿q的麻木无知和精神胜利法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并得以鲜明到极至。可见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

其次,细节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心情也具有重要作用。钱种书先生《围城》中写方鸿渐收到唐小姐的信时欣喜若狂:“临睡时把信看一遍,搁在枕边,中夜一醒,就开电灯看信,看完关灯躺好,想想信里的话,忍不住又开灯再看一遍。”这样的细节描写,把方鸿渐当时的心情细腻,带真地再现出来了。

此外,细节描写还有助于推动作品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等。细节描写的一般方法是: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不是克制或是做作出来的话,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的。如《我的老师》中蔡老师“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敲在石板上”的细小动作,极富情趣地表现了蔡老师假怒实热的品性。《分马》中老孙头要打儿马的情节异曲同工:“他狠狠地抡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却扔在地上。”形象画出老孙头恼怒而又十分心疼的心理。巴尔扎克笔下葛朗台把金路易“摔”给太太,又“拈”着玩,旋即“装到口袋里”一系列动作,活画出一个一毛难拔的守财奴形象。鲁迅小说中如杨二嫂顺水拿走灰中的盘子及手套之类东西的动作,阿q画圆圈的动作,孔乙己用手罩盘子让人过目难忘的细节,更是比比皆是。

高考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6

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人为文章精雕细刻,“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有人即兴作赋,七步成诗,倚马可待;更有人在大喜、大悲之后,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惊天地、泣鬼神的杰作。

进行精雕细刻的写作是必要的,具有倚马可待的能力也是可能的。据测定,十二岁的小学生脑重量已经接近成人,心理发展水平已相当完备,已经具有作出假设,进行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的能力。中学生在智力发展及心理表现上比小学生更为成熟。中学生的头脑还有广阔的天地有待开发,是完全可以承受快速作文训练,以达到奋笔疾书,倚马可待的水平的。

但大多数人总感觉中学生的生活单调、枯燥,没有素材可供写作,更不要说快速写作了。出现这种感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般都是主观原因,决不能归咎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并不是没有素材可供写作,而是我们的写作欲望未能激发,写作热情未能调动。从小学到初中,我们读了七八年书,学过几百篇课文,阅读了不知多少篇课外读物,交往结识了数以千计的同学、朋友,经历了无数次的喜怒哀乐。能说我们的生活枯燥、单调吗?古时尚能“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科学发达、交通便利,知识信息密集,传播大大加快的今天,我们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学生的见识应该是远超古人的。

但一般学生又确实感觉生活单调、枯燥,无素材可用。尤其在作文题目出得偏、窄、怪时,学生理解题目难,选择材料难。冥思苦想,搜肠刮肚也无从下笔。因此,大多数学生在作文课中都感觉时间紧张,能在规定的90分钟内完成作文已实属不易,想要进一步提高速度似乎是不可能的。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不允许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智力、情感和性格特点去领会文艺作品,那就不能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活跃起来。”

作文也是一种文艺作品,命题之后,我们如果不能“按照自己的智力、情感和性格特点”去领会题目,就无法使我们的内心产生反响与共鸣。当然,我们也就无法使我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思维不能活跃,潜能也就不能发挥,行文都很困难,提高速度当然更不可能了。

由此看来,激活思维,是快速作文的关键。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遇上了一个“容易”的或者“熟悉”的作文题,写起来就顺手多了。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行文速度也大大加快。遗憾的是这种机会似乎并不多。

实际上,任何作文题目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只要我们变换一下题目,改变一下思维的角度,把这些“偏、窄、怪”的题目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题目也就变得熟悉了,容易了,不成其“偏、窄、怪”了。

所谓换题,即改换思维的角度。中考作文题《伸出友谊的手》,我们从不同角度进行题目的变换,就可以找出我们熟悉的材料来。如:从人际关系方面,可转换成《同学情》;从社会影响方面,可转换成《路遇》、《乘车记》;还可以转换成诸如《邻里之间》、《运动场上》等等。只要使题目与我们所熟悉的材料联系起来,选材就有了根据,就可以活跃思维,引起内心的共鸣,激发创作的冲动。

可以说,任何作文题,都是可以通过变换来改换思维角度,激发创作冲动的。例如《小小荒.唐》这一文题,它很容易使人走入死胡同,无从下手。其实,只要了解了“荒.唐”的词义:错误得使人感到奇怪。我们就可以变换这个题目,找出新的角度,从而引起内心的共鸣,激发创作的冲动。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择:《我第一次炒菜》、《童年趣事》;也可以从人际交往中选择:《**》、《一件小事》;甚至从最平常的题目中,也可以找出新的角度:《运动场上》、《野炊》不都可以发生小小的荒.唐事吗?

变换出来的这些题目,比起《小小荒.唐》来,我们会觉得非常熟悉,它所要用的材料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这样,我们的创作冲动就会被激发,思维就会变得活跃起来,写文章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这种变换,在我们的课文中也比比皆是:《分马》未必不是《**》?《社戏》难道不是《我的小伙伴》?《驿路梨花》不就是《在学雷锋的日子里》?因此,只要使题目与我们所熟悉的材料联系起来,选材就有了根据,就可以活跃思维,引起内心的共鸣,激发创作的冲动。

曾有学生在掌握了这一方法之后,将《我们面临中考》这一作文题目转换成《车祸》。在谈构思时,他说,初三时,他就读的某校为了创收,将操场向社会出租,变为夜间停车场。结果,早自习时,司机们出车,马达轰鸣,喇叭声声;晚自习时,司机们回场,又是喇叭声声,马达轰鸣,使学生不能安静地自习。无奈,只好转入一所无操场的学校,满以为这下可以安静了。谁知,一个月后,学校为了提高教师收入,改善办学条件,破墙开店,将教室下面的房子改为批发部做生意。每天提货的汽车、摩托车络绎不绝,车声、铃声喧闹不已,连上课都无法安静了。这一“车祸”使他极为不满,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在作文中呼吁:给我们一方净土,让我们放下小小的书桌。救救孩子!

《车祸》的构思极为新颖,主题也非常积极,紧扣了我们的生活,又深刻的针贬了时弊。这就是激活思维的功效,这就做到了思维发散。这一更为广义的“车祸”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从熟悉的生活中去选择材料,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了。由此可见,换题在激活思维,拓宽思路上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2.换题的目的是为了找出角度,拓宽作文的思路,以便更好的选择材料。不能违背原有题目的要求,只能在原有题目的范围内去变换题目。

多角度变换题目,目的是为了激活思维,打开思路,从而去更快的选择材料。快速作文时间短,我们无暇仔细思考,需要倚马可待的功夫。只有“胸有成竹”才能做到这一点。如何做到“胸有成竹”呢?

作文的源泉在生活之中,生活中的素材是可以提炼出作文的题材的。小到洗脸刷牙,大到山崩地裂,都可以提炼出作文的题材。生活中的任何素材只要经过恰当的加工,都完全可以使用在我们的作文里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洗脸刷牙,这是极为普通的小事例。但就是这种事例,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表现事件的主题。诸如父母的关心爱护或娇宠溺爱,子女的勤劳朴实或懒惰任性,兄弟姊妹间的矛盾冲突或互谅互解,这些琐碎的凡人小事,只要经过适当的加工,它们都能成为我们作文的题材。如《洗脸》:

你说烦不烦,洗个脸妈妈都要罗嗦。

“擦擦脖子……洗洗耳朵……”她又不厌其烦的开始唠叨了。

每天都这样,我都十五岁了,她还把我当小孩子。还不能不听,如果略有“不轨”,她会亲自动手操作。这不,洗完脸,我把毛巾一搭,还没转身,“你啊……你……”妈妈就过来了。一边拧毛巾,一边又开始数落我,“……这么大的人了,还要……”你说烦不烦?……

“奶奶,牙膏呢?”

“奶奶,热水呢?”

“奶奶,……”

奶奶真拿她没办法,这小祖宗,什么事也不会做,可就会使唤人。这洗个脸刷个牙,实在不难吧?她偏要喊得惊天动地……

这两个片断,不都有积极的主题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吗?

生活中的素材当然不止是洗脸刷牙,还有更多更多的材料。一天当中,会发生许多事情。如果我们把它列成提纲,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写作的材料。

设题《我的一天》,使用记流水账的方式列出提纲:

1.早上起床晚了,未吃早饭就匆忙骑车上学。

2.路上车坏了,总也修不好,急死了。后来一个过路人帮忙修好了车。

3.在校门口买了早点,进校又被值勤的老师拦住,吃完早点才能入校。早自习未赶上,被班主任训了一顿。

4.放学回家,父母都不在家。自己煮饭,半生不熟的,只吃了个半饱。又不敢睡午睡,怕迟到,看了一中午的书,头昏脑胀。

5.下午上课打瞌睡,又挨一顿训。

6.课外活动时在走廊上踢球,违反了校规,球被没收了。

7.放学回家,父母回来了,看见夹生饭,数落了好一顿。不过,总算吃了一顿舒服的晚饭。

这是一种流水账式的材料,但稍加提炼加工,就可以化为作文的题材。如:从材料4中,可以提炼出自己动手、不做小皇帝的主题(《我第一次_》);从材料2中,可以提炼出互相关心、乐于助人的主题(《路遇》);从材料3、4、5中,可以提炼出要注意劳逸结合,不然则得不偿失的主题(《有这么一个少年》),从材料7中可以提炼出赞美亲情的主题(《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材料1和6用在《有这么一个少年》中不也可以吗?可见,生活中并不缺少材料,而是缺少发现。

这仅仅是一天中的部分材料,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一天中发生的事例是远远不止这些的。如果我们不局限于一天,而是从几天,几个月,乃至几年中去提取材料;如果我们不局限于自己一个人,而是从众多的熟悉的人物中去提取,去发掘材料,那么,材料的来源就更广泛,真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我们就会惊喜的发现:材料到处有,只要伸伸手。

高考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7

近年来考场作文多采用“三自”原则,即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每年各省的中、高考作文中诞生了不少的优秀作文甚至满分作文,为各界人士交口赞誉。但在那些高考满分作文以外的大部分考生作文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考生把“文体自选”兑现成了“文体自创”。当然,真能够创造一种新颖的文体那倒是一件可喜之事,可惜的是我们看到的不少数量的考卷属于“四不象”文体,写出的多是一些“散体文”、“杂交文”。记叙文是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起步学写作文时就开始练习的文体,应该是一般考生最能得心应手的文体。然而,很多高考记叙类作文,记事不知事件经过,难懂来龙去脉;写人让人难见其人,更别说凸现人物形象。其实,生活中那么多活生生的人,各具千秋的形象,只要我们细细观察,艺术再现,作文就可以写得极具个性神韵。下边我们来谈谈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技巧,以期对你写作记叙文有实际的帮助。

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肖像刻画一般来说,是刻画人物不可缺少的。肖像主要指人的容貌、神情、姿态、衣饰等方面。形神兼备的肖像刻画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肖像刻画更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 一律。有的同学平时不太留心观察他人,提起笔来作文时,就全是些陈词滥腔儿,美人都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都是瓜子脸儿,柳叶儿眉;写坏人则离不开尖嘴猴腮,贼眉鼠眼,满脸横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要把人物写活,写真,谨小慎微须写出他有别于他人的个性来。先看下边的例子: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谁?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豆腐西施杨二嫂”。鲁迅先生从头到脚却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使这个被人世的污水弄脏,可鄙又可怜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冒现在读者的面前。使春成为典型,成为唯一的人。可见,要写好人物肖像,就“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艾芜语)。下边举例介绍几种基本的肖像描写方法,以待启发。

“果真红衣人,振袖倾鬟,亭亭拈带。望见生人,遍室张皇。”(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短短数语,把一个绝色少女的温柔、深情、差涩以至于手足无措的神情举止描绘得形象生动。

“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秃了顶的老婆子的滑稽打扮,寄寓了作者辛辣嘲讽。)

“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眼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

孙权、刘备都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人主”,二人见了庞统都心中不悦,以此突出庞统相貌之奇丑。同时也暗寓下文“人不可貌相”之意。

“(吴荪甫和赵伯韬决战前做了一个恶梦,醒来后)无意在大衣镜前走过的时候一回头,吴荪甫又看见自己的脸上摆明了是一副败相。”(茅盾《子夜》)从来不肯认输的吴荪甫,此时已是个内心充满了失败主义情绪和以前判若两人的人了。

契诃夫笔下的奥楚篾洛夫即是一个“变脸”的行家,惯于见风使舵。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在黛一方面前、贾母面前,在尤氏面前,在丫环下人面前,可以说更得脸谱变化的精神,把一个恶毒、伪善、欺下瞒上的变脸行家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从初次登场到魂归西天,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多次描写他羽扇纶巾、仪表从容、谈笑风生的丰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概。一部小说说下来,孔明的指挥若一,飘然仙仙的神情仪态,早已深深印在读者心目中了。

“他穿的衣服,还是二十年前的新装,一件团花的官衫大褂,底下是白纺绸的衬衫,长长的领扣松散着,露着劲上的肉。他的衣服很舒展地贴在身上,整洁,没有一些尘垢。他有些胖,背微微地佝偻,他的半白的头发很滋润分梳到后面,还保持着昔日的丰采。在阳光下,他的脸呈着银灰色-------”(曹禺《雷雨》)。对周朴园的肖像描写详细周全,由表及里,给人留下了他顽固、保守、自信、自负的深刻印象。

“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鲁迅《药》)。几笔勾勒出一个混混样的刽子手形象,尤其以玄色醒目,满身杀气。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罗敷之美,尽在读者的想象中,你想他她有多美,她便有多美。连耕田犁地的农民都给她耽搁了工夫。

此外,还有对比描写,比喻、拟人、夸张手法的描写,与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相结合的一些方法,留与我们在文学作品去感受、学习。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本身即是语言的艺术,它是靠语言来塑造形象和反映生活的。文学语言本来包括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我这里谈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方法。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

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说“言为心声”,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正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那么,常用的语言描写技法有哪些呢?下边示例说法。

有时塑造人物只选其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袒露他的内心世界。如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笔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抱负。这里,通过他和佣者的对话,寥寥几笔,就把他的“鸿鹄之志”表达出来了。孙犁《荷花淀》:“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一贯积极向上,这次又第一个报了名要上前线,女人的识大体,生小怨的复杂心理活动一句话便写出:先是一个陈述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生出一疑问,表面是说家庭的重担将一个挑,实则骤别的依恋油然而生。人物质朴鲜活,栩栩如生。这类例子,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阅读时你去细细体会。

有时写人物,不从正而或直接描写,而通过他人的言语,现出人物形象。如汉乐府《陌上桑》中罗敷为应付太守的企求,尽情夸耀勾勒出一位风度翩翩,地位显赫的夫婿形象。罗贯中《三国演义》写诸葛亮四擒孟获后,放回了孟获。孟获求救朵思大王。朵思献计的一大段话,间接而全面地介绍了山阴洞的地理环境:山险岭恶,道路狭窄;毒蛇恶蝎,烟瘴毒泉遍布。因而鸟兽俱无,人迹罕至,这是借人物的语言在描写诸葛亮五擒孟获的险恶环境。

“变色”嘴脸现原形同一个人物在前后说出了不同的话来,表现出判若两人的形象。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篾洛夫对同样一只狗而前后大相径庭的言语描写,这就这样方法。还有《范进中举》中胡屠夫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言语及态度,《制台见洋人》中媚外欺下的制台变脸谱式的语言和表演等等。

针对同一事物,不同身份地位,经历个性的人在传达自己的情意时,语言各具千秋,各显个性。如《水浒传》中写众人拥护宋江做寨主时各自的语言就极富个性。卢俊义:“兄长枉自多语,卢某宁死,实难从命。”吴用:“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人皆所伏。兄长右是再三推让,恐冷了众人的心。”李逵:“我在江州舍身拼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会让来让去,做甚鸟!我便样将起来,各自散伙!”武松:“哥哥手下许多军官,受朝庭诰命的,也只是让哥哥,如何肯从别人?”鲁智深:“若还兄长推让别人,酒家们各自撒开!”这些人,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显露火暴,即使鲁莽也各不相同。

这种间接手法笔墨经济,省却烦琐对话,用精炼语言突出人物特征。如鲁迅《祝福》中:“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朱自清《背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也变对话为直接叙述。

此外,还有与其他描写配合运用进行语言描写的'方法,辅以说话人的语调、神态、肖像等,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在语言描写中,有三种引用的形式,不可总是“某某说”、“某某说”地一说到底。下边举个例子,一并注意标点的变化。

1、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2、“这可不行。”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3、“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小战士批评似地说。

请你学会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灵活说话。

一部《水浒传》因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活典型的人物形象被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誉为从先秦到明清中国文学史上的“六大才子书”之一,与《史记》、《离骚》等并列。倘若没有类似“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样极富魅力的支伤描写,整部小说就会顿时暗然失色,一个个梁山好汉也都英雄不再了。可见,行为描写与肖象、语言、心理描写相比,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更具有特殊作用。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足见举手投足直接关系人物性格、形象。

下边举例谈谈行为描写的一些技法。

《水浒传》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武松打虎”:“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晴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一半在手里。……”这里写虎亦即写人,虎越厉害,越显武松勇猛。打折哨棒直叫人惊出汗来,直到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才叫人松下一口所来,看见武松的勇猛无比。

鲁迅先生的《药》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把刽子手和华老栓的动作摹写得生动、亲切,让人一见难忘:“‘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两相对比,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华老栓胆怯、麻木、和善的神态,康大叔凶顽横暴、贪婪的嘴脸。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写老孙头被选中的马摔了又恨又爱的复杂心情,就是通过影视剧中类似特色镜头的方法完成的。“老孙头起来,跑到柴垛子边,担根棒子,撵上儿马,一手牵着它的嚼子,一手狠狠地抡起木棒子,棒子落到半空,却就扔在地上,他舍不得打。”再看冈察洛夫在《奥勃洛摩夫》中对懒惰成性的奥的特写:“他足足躺了半个钟头,为这个打算而苦恼,后来觉得喝了茶再干也还不迟,可以照样在床上喝茶,况且躺着思索也并不碍事。他就这么办了。喝了茶,他坐起身子,差一点就要下床,他向拖鞋望了几眼,甚至从床上伸下一只脚去,中是立刻又把脚缩了回来……”令人发笑的懒汉形象就这样定格似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谓写得有声有色,却只写了三拳。第一拳从味觉方面设喻:“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从视觉方面设喻:“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从听觉方面设喻:“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罄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三个比喻贴切、生动,鲁达的力大勇猛和嫉恶如仇淋漓写出。又如《骆驼祥子》中写暴雨下的样子:“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象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仿佛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逆风拉车中的样子健壮勇猛,却又悲苦艰辛,通过几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贴切道出。

老舍先生说:“说一个人勇敢,须在放炸弹时试试他。”写武松勇猛无比,就得让他过景阳岗,遇上猛虎。否则,写他如何遇上一只恶狼,也难写武松神威。何九叔处于西门庆和武松两大力量的夹缝间,谁也不敢得罪,所以他给武大验尸时:“大叫一声,望后便倒,口里喷出血来。”他胆小、事故、机智、善变,关键时刻他不惜忍痛咬舌来装病避祸,其性格在这场尖锐的斗争中展露无遗。

《三国演义》写关羽斩华雄时,避开刀光剑影,先写华雄败孙坚、斩祖茂、便涉、潘凤,及关羽出战时,写关内诸侯的听闻、惊恐等,而关羽提着华雄归来时“其酒尚温”的细节,使关羽顶天立地起来。又如《陌上桑》写较敷之美,不写其容貌仪态,却写从使君达官到下里巴人,从老者到少者,人见人惊,人见人爱。他们的行为使罗敷在人们的想象中有多美便有多美。学着这些方法,你也试试吧。

人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社会中,人、物于己,悲喜各异: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有睛、耳、鼻、舌、身、意“六欲”。这种种心理反应,支配着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精神。于是,开发人类的精神大陆,探索人物的心灵奥秘,成为写作的基本要求。

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有着许多独特的作用。它可以表现人物的面貌,如:“‘夜里写文章’。奥勃洛摩夫想,‘那他什么时候睡觉?……尽写尽写,要把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全消磨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要改变一个人的信念,要出卖一个人的智慧和想象,要戕害一个人的天性……要象一个车轮子,象一架机器一样,尽写,尽写,明天写,后天写;假期快到了,夏天临近了——他还非写不可!什么时候他才可以休息呢?真是不幸!’”冈察洛夫用铺陈心绪的手法,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天天无所事事、苦思冥想和懒惰成性的寄生虫形象。他认为夜里写文章真是不可思议,真是“不幸”。心理描写还可以透露人物的心灵变幻,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交待人际关系情节发展趋向,和反映生活本质,突出作品主题等作用。比如鲁迅先生用心理描写刻画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一典型的性格特征:他分明穷困潦倒,却幻想着“先前阔”过,“我的儿子会闹得多啦”(其实连丈母娘出生与否尚未可知);他分明生了丢人的癞疮疤,却偏偏心里说人家“还不配”;他分明被人家痛打了一顿,却偏偏自嘲解痛,“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儿子打老子……”下列示例介绍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技法,希望对学写作的人有所裨益。

人仲怀在《茶花女》中写任人蹂躏的妓女玛格丽特对资本主义黑暗现实强烈控诉时,有一段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内心独白,很好地展示了她任人摆布的卑贱地位和痛苦悲愤的心情:“我们一点一点出卖我们的心灵、肉体和姿色。我们象野兽似的让人提防,象贱民般地被蔑视。包围着我们的人都是一些贪得无厌的好占便宜的人,总有一天我们会在毁灭了别人又毁灭了自己以后,象狗似地死去。”在戏剧中(如《屈原》、《雷雨》等)就有许多不好展示,表达的心理,通常就是用人物独白的形式来体现的。

我们先看一段王蒙《春之声》中主人公考察回国坐头罐车回家时随车身的颤动而展开的联想:“目前不正是流行着一支轻柔的歌曲吗?叫什么来着?——《泉水叮咚响》。如果火车也叮咚叮咚地响起来呢?广州人可真会生活……凉棚下面,垂挂着许许多多三角形的瓷板,它们伴随着清风,发出叮咚叮咚的清音,愉悦着心灵。美国的抽象派音乐却叫人发狂。真不知道基辛格听我们的扬子茶咏叹调时有什么样的感受。京剧锣鼓里有噪音,所有的噪音都令人不快吗?……都是回家过年的”。主人公从过去现在,从中国到外国,从城市到乡村,驰聘遐思,“火车开动后的铁轮声给人以鼓舞和希望”,从闷罐车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旋律,从各个角落的转机中感悟到春天来临了。

写人物的幻觉,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我们看一看安徒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幻觉的描写:“她又擦亮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光来了……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铺着精致的盘碗,还有填满了梅子和苹果的、冒着香气的烤鹅。”没有幸福和温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火光中闪烁着自己对温饱、幸福的向往和渴望。一个人做了坏事,黑夜中总是疑神疑鬼,更怕半夜鬼敲门。有的人心有所仪,看见花影,也会产生“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幻觉。紧扣人物的处境和心里,才易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活动和状态。

梦境描写,也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的一种特殊手法。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红楼梦》便有许多梦境描写,出神入化地刻画了人物内心。林黛玉梦见宝玉掏心给她看而致死的恶梦,既透露了她对爱情婚姻的绝望,又曲折地反映了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

平时同学们作文,受了表扬常用山欢水笑的环境烘托,遭了失败则用鸟云盖天来暗示。如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听着歌声,什么都不再想了。他望见的已不是黑夜,而是一片青天。他觉得自己的心栩栩然振翅欲飞了。”冉阿让侥幸逃脱追捕的轻松心情随境巧妙点出。

此外,还可以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等综合手法来暗示和表现人物心理,可多读作品来体会。

高考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8

记叙文写作中,可以先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①“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②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

①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②运用衬托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

②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③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 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记叙文层次段落的布置与安排,层次段落的布置与安排,是记叙文在 篇章谋划上一个最为紧要的问题。层次,又称“意义段”、“结构段”或“部分”,指的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它体现了作者思路开展的步骤。段落,人们也称它为“自然段”,是构成 篇章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换行的明显标志。一句话,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而段落则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先说层次,层次体现着作者对文章全局和局部、总纲和细目所作的大的布局安排,所以安排文章的层次,首先应考虑文章内容表现的顺序。再说段落,段落在文章布局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写文章要讲究节奏,而段落的划分就是表现这种节奏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般来说,长的段落舒缓,宜于表现复杂细微的内容;短的段落急促,宜于表现精粹深刻的内容。总之,层次和段落是记叙文结构布局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掌握分层分段的艺术是记叙文写作中一个重要的准备。

高考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9

记叙文是以叙述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种文体。它是写作训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文体。记叙文以写实为主,但也可以虚拟。如人物传记、历史故事或新闻报导这类非虚拟的故事是记叙文,神话故事、寓言、幽默故事等也属记叙文。记叙文通常分为三类:

1. 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即以人物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这个人物来写一、两件事。

2. 以事件为主的记叙文。即以事件为中心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事件,可以写一个人或几个人。

3.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但应注意的是,在一篇记叙文中,写人、写景、写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可截然分开,但各有侧重。

写作中应遵循以下几点:

1. 交待要素,即人、时、地、事。

2. 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叙述, 完整、具体。

3. 要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记叙文所记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原则上通常用过去时态写。

假如你是武汉大学附中高三(1)的李华,今年即将高中毕业。请根据以下要点给某英文报写一篇英语短文,谈谈你对高三生活的看法。

(1)对获得的帮助表示感谢;

(2)消除与 同学之间的误会;

(3)努力学习,实现人生梦想;

(4)对学弟、学妹的建议。

注意:

(1)可适当加入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2)词数:100左右(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

High school is regarded as the best time in a person's life. As a senior 3 student, it won't take lon g before I graduat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题理由】本篇书面表达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活实际,话题内容关注学生的社交生活和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具有考查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在语言表达上,能够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毫无词汇障碍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此外,在语言表达的设置上也有一定的伸展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个 性观点的创建。

【构思点拨】本篇书面表达是常见 的提纲类型的写作,要点明确清楚,便于学生组织文章,理清脉络。行文时要注意处理好语言表达的控制性和伸展性之间的关系。

High school is regarded as the best time in a person's life. As a senior three student, it won't take long before I graduate. Now, I have much to share with my fellow students.

Firstly, I would like to show my appreciation to those standing by me all the way, teachers, pare nts and friends included. Without their help and advice, my life would be different. Secondly, it's high time to say sorry to classmates whom I hurt or misunderstood. Communication and smiles act as bridges to friendship. Above all, I've made up my mind to make every effo rt to study, for I believe hard work is the key to success. Just as the old saying goes, “no pains, no gains.”

Finally I hope that all the younger fellows can make full use of time, because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en.

高考记叙文写作技巧 篇10

很多同学是因为在高考写作文之前没有好好的审题而错误的理解了出题人的主旨,导致写出来的作文和原本出题人想要得到的信息和内容并不相符,这样的文章因为偏离了主旨肯定不会得到阅卷老师给的高分。

高考作文记叙文的审题技巧,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构思方法。

1、大中取小法:如《追求》,从字面上看,题目很虚很大,审题立意时不知如何下手,这类题目就要从小处来写,可以写一个老教师的追求,一个普通工人的追求,一个边防战士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总之,各种典型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

2、揭示本体法:题目是喻体或象征体,就应该揭示它的本体。如《春风》、《暖流》,本体可以是党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师长的教导可以是同学的帮助等等。《红叶》,不是写经霜的枫叶,而是要赞颂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革命家等老同志保持晚节、争献余热的高尚粮神。也就是说,《红叶》就是写树老叶红,人老心红。

另外既可作本体来理解,也可作喻体来理解的题目,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则可以写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考试,也可以写思想、道德、行为方面的一次考验。《珍贵的礼物》。可以写人情往来方面的赠送的珍贵物品,也可以写在某方面的突出成绩、成就或成果,还可以指父母、师长或上级领导教育自己的'金玉良言。

3、添加因素法:如《心事》,可以在原题前面加上“我的”、“老师的”、“奶奶的”、“班主任的”等。

4、改造文字法:如(啊,新世纪),这个题目抒情色彩很浓,审题的关键在于对“啊’”字的感情色彩的理解,“啊”字很显然含有惊喜、赞美之意,于是可将题目改造为《我赞美新世纪》、《新世纪畅想曲》等。

5、扩大范围法:题目含意内容很窄,无法取材,可以扩大范围来写。如《在今天的课堂上》,可以将发生在“今e的课堂上的所见所闻”作为文章的线索,穿插回忆昔日课堂内外的事;也可以把“今天”作为广义的今天来理解,写最近一个时期的课堂上的事。

6、瞬间升华法:如《得与失》、《机会》、《勇气》、《考场》、位置》等,均可叙写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经过,结尾道目从中悟出的哲理。

相信各位同学学习了以上几点一定对分析作文题目有了很多的想法和认识,加上平时复习中的对这类文章的着重训练,考生一定可以在高考中下笔有神、胸有成竹的!

本文来源://www.rcw66.com/r/12520.html